返回
强基固本促提升 凝心聚力守食安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工作纪实
2024-03-18 11:38:23.0

  2023年,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坚持“严”字当头,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工作部署,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守牢底线,全省食品生产领域持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夯实基础守底线

  高标准做好规定动作,持续实现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率、企业自查率、自查问题整改率、风险隐患排查覆盖率、问题整改完成率5个100%,做到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应配尽配。

推进“五查”严监管

  督促指导全省食品生产企业自查,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双随机”对食醋、白酒、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等9个重点领域的92家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体系检查,对国、省监督抽检通报不合格的35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飞行检查,统筹企业自查、风险隐患排查、日常监督检查、体系检查、飞行检查,建立全方位、全链条、多层级联动的监管体系。其中,体系检查、飞行检查问题发现率、立案调查率均显著高于上年度,形成有力震慑。

开拓思路促提升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构建了“集中培训+公益课堂+实践演练”的食品安全检查员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检查员能力水平,为维护全省食品安全持续输出智慧、贡献力量。
  在组织集中培训方面,按照“专题讲座打基础、观摩学习树标杆、经验分享拓思路”的路径,举办全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人员暨食品安全检查员能力提升培训班、食品生产安全监督检查实务等课程,参观伊利乳业晋中工厂,邀请我省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检查员作经验交流,推动检查员学理论、知政策、懂技术,同时对标先进、借鉴经验,开阔眼界视野、更新知识储备、解放思想观念,实实在在实现能力提升,切实提高基层监管水平。
  在开设公益课堂方面,依托食品专家库坚持“每月一讲”,课程覆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等内容。公益课堂主要以线上课程为主,采取“点菜+点评”模式,按照参训人员需求,结合山西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及时收集评估反馈意见,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目前,已围绕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醋物料平衡核算方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内容举办10期公益课堂,累计培训食品生产安全监管人员,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1万余人次,获得广泛认可。
  在实践演练方面,针对传统培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宣讲轻互动、重群体轻个体等问题,积极拓宽思路,将每年的重点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作为检验食品安全检查员培训效果的“练兵场”。在全省范围抽调40名检查员担任组长,会同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双随机”匹配食品生产企业,约对120家企业开展体系检查、飞行检查,实现“一查两检双提升”,即借助第三方专业技术力量,抽调异地检查员开展一次体系(飞行)检查,在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的同时,检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验属地监管责任履行情况,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监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做到边学习边实战,边解题边提升。

创新方法强规范

  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研究构建起由食品生产静态、动态、负向否决、正向激励4类数据为支撑的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模型,科学评定企业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承接总局食品风险防控课题中食醋生产领域风险防控子课题,研究制定《食醋生产企业风险防控清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食醋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手册》,为基层监管提供“工具书”。
  据了解,全省目前获证食品生产企业3645家,实际在产在营3108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6910家,实际在产在营5816家。下一步,该处将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抓重点领域、抓制度建设、抓责任落实,全面强化食品生产领域安全监管,以实实在在的监管成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