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的决策部署,按照“五全为基、六有为要”工作总思路,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六个二”要求,着力增强食品抽检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抽检排查风险隐患的“千里眼”作用,食品抽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实施2023年全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结合校园食品、节令性特色食品等专项抽检,切实提升问题发现率。修订印发《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承检机构管理办法》,制定《2023年食品抽检工作要点》《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惠民工作方案》《2023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承检机构考核方案》和《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备份样品处置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等文件,进一步规范食品抽检各环节工作。
全省全年共完成食品抽检监测任务19.63万批次,达5.6批次/千人,检出不合格及问题产品5442批次,不合格率达2.77%,发布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1005期,完成核查处置4915件次,处置完成率99.41%,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产品1.40万公斤,罚没金额1017余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5起。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实现新突破
积极参加中部六省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会,就《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风险评估与预警交流通用工作规范》《中部六省食品安全抽检检测承检机构考核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两个制度文件充分协商、达成共识,进一步提升了中部六省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区域协作能力。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通报食品抽检信息、制作科普动漫短视频等已成为全省风险预警交流的常规动作,并在实践探索中日趋完善。
同时,指导全省11地市划分为晋北三市、中部四市一区、晋南四市的三大区域,由大同、太原、长治三个市局分别牵头召开了区域协作会议,并分别签署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合作协议》,我省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区域协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实现了预警交流上下联动,食品安全信息共享、风险共治的良好局面。
食品抽检技术支撑发挥新作用
持续深挖食品抽检数据的深度与广度,开展全省100%食品抽检数据抽查工作,按季度编制全省食品抽检分析报告,将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全省全年共通报农业部门117件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信息,食品抽检技术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省市县三级联动,按照“专业高效、科学严谨、靶向发力”的原则,组织专家先后赴全省7个市16个县(区),对2022年抽检的29家3批次以上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开展精准分析、问诊帮扶,帮助企业从源头查风险、防隐患、提质量,持续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有效助推食品生产企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彰显新成效
联合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大学生参加2023年“百胜杯”反食品浪费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大学生竞赛,共有33.6万名大学生参与,对维护校园食品安全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定期向社会福利机构、乡村振兴点等组织备份样品捐赠,全省全年共向社会捐赠合格备份样品41.2万余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送快检到基层用服务暖民心”你点我检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了“你点我检服务惠民”五进活动,全省全年你点我检共开展14163批次,检出不合格319批次,合格率97.75%,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参与感持续增强。营造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食品抽检监测队伍展现新风貌
举办全省食品抽检技能竞赛,组织系统条线人员踊跃参加,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的良好效果。协助市场监管总局在大同市举办第二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大比武决赛,山西参赛队荣获团体二等奖,展现了山西省食品抽检队伍严谨务实、勇于担当、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
据悉,2024年,该处将继续紧扣“五全为基、六有为要”工作总思路,以“五强提五力”践行“四个最严”要求。强靶向抽检,提升问题隐患洞察力。统筹制定实施全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细化省、市、县三级分工,深入推进均衡抽检,减少和避免重复抽检。强预警交流,提升风险防控驱动力。加快完善我省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预警交流”新模式,助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式“灭火”向主动式“防火”转变。强底线思维,提升核查处置执行力。建立健全核查处置工作制度,加强风险信息通报和督查督办,不断提升核查处置效能。强为民服务,提升社会共治向心力。强化对多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的问诊帮扶力度,持续引深“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系列活动,深入推动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合理再利用。强队伍建设,提升守正创新生命力。通过组织参与业务培训、知识竞赛等方式,持续提升全省食品抽检条线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