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监管与服务并重 建设放心消费城区
——晋城市城区2023年创优消费环境工作综述
2024-03-18 11:38:25.0

晋城市城区副区长史晋雷组织召开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推进会

晋城市城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晋阳带队检查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情况

晋城市城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姬良才带队检查民生商品价格情况

  2023年,晋城市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7378起(其中投诉5707起,同比增长34%;举报1671起,同比增长14%),办结7378起,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6万元。以打造优质消费环境为着力点,依法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67件(其中128件诉转案),罚没款209.7万元。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为切入点,坚持市区一体谋划,推动食安创城工作走深走实,确保了城区58.5万人“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7月,城区荣获“山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区”荣誉称号。这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是城区市场监管人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局的业务指导下,城区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实施“131”工程,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实“未诉先办、主动治理”,全力畅通消费维权渠道,着力解决消费领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惩消费侵权行为,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城区市场监管局先后荣获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省级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把握“四度”,提高消费质量
案件查处“增力度”

  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打击力度,共查办各类案件667件,让消费环境更加公平。其中1件案件入选总局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典型案例,2件案件入选山西省广告违法典型案例、晋城市8大广告违法典型案例,2件案件入选市局民生领域查办“铁拳”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创建培育“提高度”

  充分发挥放心消费创建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营造“放心消费、诚信经营”的营商环境和消费常态,初查筛选29家创建主体被列入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创建培育库”,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提质提效。

宣传引导“延深度”

  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有利契机,深入开展消费维权系列活动,高标准举办“创优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3·15主题晚会,发布了《2022年度消费维权状况报告》《2022年度投诉、举报情况分析》,发放《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现场受理咨询1000余人,受理各类投诉举报60余起,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快查快办。

消费维权“抓精度”

  全年通过全国12315平台、来电、来函等形式,共受理投诉举报7378起,其中,投诉5707起,举报1671起。投诉中,商品类投诉3389起,服务类投诉2318起,分别占投诉总量的59%和41%,举报总量同比增长14%。按照投诉和举报实际情况,精准划分类别,客观严谨进行处理。

织密“三网”,筑牢消费屏障
织密食药“安全网”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高标准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落地,食品抽检完成2900批次,开展食品快检335批次,上报药械化不良反应1710例,排查整治各类问题隐患600余条,对7家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的药品零售企业采取暂停销售药品的管制措施,保障了康养大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等13余项重大活动。

织密特设“安全网”

  组织开展了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冬春季节消防安全攻坚治理、特种设备大起底普查、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等14项安全整治行动,检查特种设备单位962家次,整治各类安全隐患1176条,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45份,入企帮扶指导21家,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19件,罚没款29万元。

织密质量“安全网”

  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执法行动,共检查各类企业128家次,抽检煤油、学生用品、学生校服、水泥农资、消防器材、食品相关产品等工业产品162批次,配合公安部门清理流动加油点(车)2处。抽检燃气灶具及配件和液化气瓶共14批次,共查处质量案件31件,罚没款8.8万余元。

用好“两台”,强化消费保障
用好“智慧监管”平台

  充分发挥“明厨亮灶”“集贸市场”两个平台“千里眼”“顺风耳”作用,对65所学校、4家养老机构、9家大型餐饮企业和12个集贸市场、54个主次干道和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消费动态实施监管,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用好“电子身份证”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打破传统监管模式,探索建立了“电子身份证”安全监管平台,初步应用于4400余台特种设备和1000余台大型购物广场的珠宝、超市柜组、部分农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监管模式由原先的单一“人防”体系,转变为“物防、技防、人防”并重的全周期、智慧化监管模式,方便社会公正参与监管,让消费者更有安全感。

蓄足“三能”,激活消费潜力
蓄足“质量动能”

  开展“质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积极探索“质量特派员”制度,向汉通铸造、天巨重工等6家企业选派专业对口“质量特派员”,结合企业发展难点、痛点,把脉问诊,制定帮扶方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蓄足“标准势能”

  加快推进“国标”试点工作,指导晋城市洁霸公司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晋城农村银行获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对完成行业标准制定、地方标准制定、团体标准制定、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或企业标准“领跑者”的8家单位进行了资助评审,资助金额共计6.75万元。

蓄足“知识产权变能”

  发挥知识产权牵引作用,帮扶10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奖补资金36.44万元,指导帮助晋城市科裕达铸造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获得贷款5000万元。2023年,城区新增授权专利527件,其中发明专利8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0余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35件,各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商标新申请1220件,全区新增商标注册量754件,全区有效注册商标总数累计5829件,居全市第一。

增强“三力”,提振消费信心
增强党建“引领力”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深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创新实施“市场监管大讲堂”“所长论坛”等培训新机制,开展党建、业务、执法等方面培训60余次,安排22名干部赴广东、浙江、太原等省市参加培训。全面启动市场监管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安排,排查整治市场主体反映问题40余条。扎实推进基层监管所规范化、标准化“两化”建设,投入资金170万余元,对8个监管所进行了提升改造,东街所、钟家庄所、白水街所创建“四星级监管所”初见成效。以传递城区市监“好声音”为着力点,通过主流媒体刊发稿件420篇,其中国家级媒体10篇、省级媒体142篇,市级媒体137篇,区级媒体131篇,公众号发布信息400余条。

增强环境“亲和力”

  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双反”力度,开展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收费行为专项检查,共退还用户金额25.37万元。高质量开展企业年报工作,完成年报企业15904户,年报率100%,企业年报工作连续三年领跑全市。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对1862户企业进行了双随机抽查。创新“两书同达”信用修复机制,助企信用修复,惠及市场主体3111户,并入选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高标准推进“惠商保”工作,为144名困难个体工商户发放赔付资金62.88万元,应保尽保。深入推进柔性执法工作,办理首违不罚和轻微违法免予处罚案件163件,为企业和个体户减免费用80万余元。扎实推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城区新增个体工商户20863户,企业6777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净增6067户,帮助48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有限责任公司。

增强项目“服务力”

  加快推进“共富驿站”项目建设,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抓总,15个成员单位协同发力,协调25家市场进行帮扶,为247人免费提供摊位,以优质服务助推“共富驿站”建设落地见效,最大限度画好共同富裕“同心圆”,让放心消费城区建设更加圆满。
  2024年,该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以激发消费活力为立足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致力打造一流放心消费环境,为全方位推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