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聚焦高质量发展 服务全方位转型
——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纪实
2024-03-18 11:38:27.0

山西食醋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晋中

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星,副市长张王杰督导检查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工作

晋中市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

  2023年,晋中市市场监管系统质量、标准、广告、特种设备、药品、认证检测等各项工作在全省继续领跑,代表市委、市政府的两个专项考核均取得较好成绩,市场监管工作名列全省第四,药品监管工作连续四年全省优秀,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

  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主题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学细悟深化了理论认同。市局开展党组专题学习13次、交流研讨7次,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3期,领导干部讲党课8场次。同题共答内化成行动指南。破题攻坚转化为工作成效。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查摆重点问题5个,形成民生实事清单2项,建立成果转化项目24项。
  更好发挥市场监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助力、支撑作用,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五全为基、六有为要”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凸显晋中作为。晋中市被省食安办建议向国务院食安办提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并申请国家验收。3个县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山西食醋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晋中。认真落实市委“156”战略举措,重大举措彰显部门担当。《晋中市电梯安全条例》完成修订。全省首批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方案》。全年协助市政府办公室审查常委会议题、新增文件28份,把好政策措施出台第一关。1个基层站所获评全国首批“五星市场监管所”,7个市场监管所被省局评为“四星市场监管所”。行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站稳人民立场,筑牢公仆情怀,热情为民服务。聚焦市场所需。“惠商保”项目向917户受损失个体工商户赔付472.7万元,完成“个转企”191户。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5.6万户,个体工商户总量达到34万户,在经营主体中占比达到75%。聚焦案件查办。开展了“四季守护、铁拳出击”专项行动、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等,1件案例入选全国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全系统共查处行政处罚案件2645件,同比增长55.41%,罚没金额755.91万元,同比下降40.4%,体现了大力纠正、审慎罚款的理念。聚焦消费维权。56家市场主体被列入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创建培育库,全市参与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达605家,ODR入驻企业达308户,建设消费维权服务站145个。全市12315平台接收投诉18705件,办结18580件;接收举报2657件,办结2635件。

优化营商环境
经营主体更加活力迸发

  一是服务更便捷。实现全流程帮办代办导办服务,全年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6户,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达到330户,数量居全省第二。
  二是改革更深化。审管联动“四互”工作机制和“五个维度”信用赋能综合监管被市委改革办向全市推广。在全省首家探索将信用修复服务纳入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窗口”。
  三是助企更精准。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10户,企业310户,办理案件5件,退还320.59万元。“百亿送贷”活动为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发放优惠贷款2741笔共计4.22亿元。

维护竞争环境
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效

  一是全面构建长效制度机制。制定行政处罚和信用修复文书“两书合一”制度。创新开展监管合规指引制度为经营主体提供事前规范,目前已建立登记、公示、广告等合规指引。
  二是不断深化公平竞争监管。全市增量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3589件,存量清理修订26件,审查新增文件数6210件,建议修改98件,会审文件32件。
  三是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开展重点领域广告专项整治和互联网广告专项治理,查办各类虚假违法广告160件,案件查办数量较去年增长90%。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专项治理核实线索10条,监测297个次。查办反不正当竞争案件18起,同比增长200%。旅游市场价格秩序、教育收费、医疗服务价格等得到进一步规范。

建设质量强市
高质量发展更加基础牢固

  一是质量供给水平不断增强。坚持“教育先行、质量攻关、质量巡诊、精益管理、品牌提标、平台建设、文化宣传”的“七步提升法”,“惠企直通车”线下服务实现了县域和重点企业的全覆盖。全市7件产品入选第一批“山西精品”,5件产品入围第二批“山西精品”。二是标准创新实力不断增强。1个产品获准使用“山西标准”标识。9家企业组织共制定发布4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7项特色标准申报省级地方标准并成功获批立项。制定发布4项市级地方标准。
  三是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新建6项计量标准,其中《车用甲醇燃料加注机检定装置》填补了甲醇汽车推广应用领域空白。为143家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组织32家检验检测机构参加能力验证。

狠抓知识产权
创新土壤更加厚实肥沃

  一是高站位优化知识产权机制。市质量与品牌发展研究中心加挂“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牌子。与科技部门建立协同机制,联合制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12条措施。
  二是高标准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全市系统共查处知识产权案件60件,罚没款共计51.6万元,案件数、罚没款比去年增长93.5%和93.7%,办理专利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1件。全市系统实现假冒专利领域案件零突破。
  三是高效率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新认定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8家通过复核,1家企业获得省专利奖三等奖。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共完成专利质押4件,融资总额达3100万元。2家企业、2个商标、1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

聚焦“三品一特”
安全保障更加坚实稳固

  一是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督促全市30463户食品企业主体,5047名包保干部全部签订包保责任书。健全药品“黑名单”制度,推进医疗器械经营分级监管,全市收集评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达到每百万人口4360份。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和强制认证企业进行信息平台录入。依托企业建立电梯、锅炉压力容器、气瓶等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6个。
  二是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全市食品抽检监测17042批次,发现问题食品541批次。全年完成监督抽检药品501批次,化妆品65批次,医疗器械34批次。围绕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开展了513批次的工业产品质量抽检。
  三是深入开展问题整治。全年办结食品行政处罚案件830件,罚没214.26万元。聚焦“两品一械”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97件,罚没款130万元。办结产品质量行政处罚案件163件,罚没73.51万元。组织开展特种设备领域专项整治共8个,下达检查指令352份,立案42件,处罚112.54万元。

全面提升效能
“三个监管”更加精准高效

  一是深化法治监管。制定部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从轻、减轻处罚事项的“三张清单”,全年共组织重大行政处罚决定负责人集体讨论会议8次,全市系统行政处罚案件审核率达100%。
  二是拓展信用监管。全年共组织市、县两级271个监管部门开展部门联合抽查561次,运用信用风险分类方式抽查经营主体5428户,减少入企检查7700余次。
  三是加强智慧监管。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用户满意度达97.96%,可视化监管系统与省局安全监管平台对接并单独标示。
  2024年,该局将全面落实“156”工作安排,锚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中篇章贡献力量”一个目标奋发有为。谱写法治擎领、信用赋能、智慧强基、督导见效、文化润心“五篇大文章”。全力开展“六大行动”:开展市场活力澎湃涌动行动,推动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大提升;推进市场秩序清朗明澈行动,推动市场竞争环境大优化;开展质量支撑标准引领行动,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大突破;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创新行动,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大跨越;开展“三品一特”安全守护行动,推动“四大”安全防线大巩固;推进市县协同固本培根行动,推动市场监管铁军大作为。

本报记者焦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