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的企业,太原中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中铁轨道”)于2019年7月正式落户太原市小店区,主要负责太原市工程项目设施运营管理、运营维护、授权范围内的广告业务等非客运业务开发。多年来,该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在行业发展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02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绿色、智慧城轨展示会在郑州举行,太原中铁轨道申报的《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实施》荣获“中国城市轨道绿智城轨优秀应用案例”。该安全管理平台强化安全管理,形成风险识别归档记录、动态评价更新、管控措施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计划实施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依托人员管理、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及运行环境等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形成综合评价风险隐患模型。多形式实时状态上报,准确掌握安全状态,做到风险、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
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太原中铁轨道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应急救援能力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体现?
在应急体系建立方面,公司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的应急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应急指挥机构由公司党政领导和各部门、中心主要负责人构成的公司应急指挥部,相关领导、各部门、中心、车间、班组(车站)及抢修(险)队组成的现场指挥处置组,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专家组组成。
对于突发事件处理方面,公司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应急预案分为四大类: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初期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结合公司应急预案及运营管理经验,编制了年度应急演练计划,确保应急演练工作由各部门、中心共同参与;结合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公司各部门、中心管理人员对公司应急预案进行专项培训,促使员工熟悉了解掌握预案内容,强化各级业务知识,做到处置有序;同时,联合太原市消防救援大队、太原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分局、太原市卫健委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不断磨合政府各部门与运营单位应急处置队伍,为太原地铁2号线运营安全提供保障。
为了提升公司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太原中铁轨道按照已发生突发事件的线路行车受影响程度、人员伤亡数量等情况制定下发了突发事件预警响应及运营保驾管理规定,确认了五级预警、三级运营保驾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公司突发事件时的预警响应和运营保驾等相关工作。
同时,确立《太原中铁轨道公司应急值班制度》,明确了公司值班领导、值班经理及白夜班值班人员的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应急值班室及调度故障信息传递,遇有突发问题及时通知专业工班到场处理;与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交通、应急、城管、交警、120、110等)建立应急联络机制,但凡发生险情立即上报,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先期现场应急及救援工作;与地铁沿线各施工单位建立抢险救援工作机制,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应急抢险车等大型防汛设备,发生险情及时通知施工单位提供应急工料具、大型器具到场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合理调配公司内部维管单位及第三方服务单位人员力量,储备相应应急人员,做好应急救援现场的支援协助。
根据各专业业务划分,组建了涵盖站务、供电、工建、线路全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夯实了运营初期应急力量。
客运工作是衡量地铁运营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公司对于客运组织安全有什么具体方案和办法?
公司在开通运营前制定了23个车站的客运组织方案,并在运营后组织各车站对《客运组织方案》完成了修编,确保车站客运组织有章可循。同时制定了《客运服务管理办法》《客运服务提升活动专项方案》等规章制度,并在法定节假日或重大时期前编制完成了8项客运保障方案,实行分级保驾、24小时值班机制,从安全、行车、票务、服务等方面全面保障乘客安全出行。
编制客运服务管理办法,对客运服务标准(包括着装标准、仪容仪表标准、仪态标准、行为举止标准、服务语言要求、电话礼仪标准等)、车站各岗位作业标准进行了规定;组织开展了公司级服务礼仪、手语等专项培训,旨在不断提升员工服务意识与技能,更好地为乘客服务。以“进社区、进学校、来车站”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公司级营销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车站员工积极解答乘客疑问,向乘客宣传安全、文明乘车,票务政策等地铁乘车知识,展现了车站服务人员的服务风采。
在日常行车调度指挥、行车计划编制、施工作业管控等工作中,强化过程管理,行车各岗位严格按照《行车组织规则》及《非正常行车》等各项行车制度要求,严控过程,依规依章保障行车安全。同时对各项设备设施故障进行分级管理,对相关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跟进、检查及考核,确保运营安全,提升行车质量。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会接待大量乘客,消防安全是地铁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包括哪些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消防安全管理包括消防系统设备设施、消防器材管理、消防设施设备检查巡查等方面。
太原地铁2号线消防系统设备设施采用具有消防维保资质的委外单位维检修、北京电化公司城轨维管公司监管、备品备件甲供、计划修和故障修结合的维保模式进行管理。
消防器材主要包含设置于各车站/车辆段的微型消防站内、设置于主所的消防柜内器材(含消防水桶、消防钩、消防斧等)、消防沙箱及遍布全线的各类型灭火器、消火栓等。根据《太原中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消防器材按标准配置,放置区域张贴醒目的安全标志,由属地部门进行管理。
消防设施设备检查巡查主要由防火巡查、维保检查、专项排查组成。车站/班组根据属地管理职责对责任区域进行防火巡查。车站在运营期间每两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非运营期间进行设备检查;其他各部门/中心按照责任区域划分对消防重点部位每日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公司组织消防委外单位和当地消防主管单位对相关巡检检查周期、标准进行明确,并根据维检修规程对消防设备设施开展专业维保检查。每天重点对车控室、消防泵房内设备等进行巡查,每周对气瓶间及气体灭火系统相关设备等、每月对室内外消火栓井及管路等、每季度对区间消火栓管网及相关设备等进行巡查检修,每年度对消防系统整体功能进行检验检查。
此外,积极推进消防示范站标准化建设,以龙兴街站为样板站,从设施操作标准化和设备房间标准化两个方面全面提升车站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公司在2号线办公区域张贴禁止烟火标志,车站及办公场所严禁吸烟,违者处罚,并发布了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动火作业需要根据动火作业类型提前报中心或安监部审批,强化动火作业管控措施。
地铁车辆在轨道交通线路上运行必须确保线路结构有一个安全的空间,根据有关规定,该空间一般在结构周边50米范围内,该空间可称为保护区。关于地铁保护区又是如何进行安全管理的?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保护区安全管理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及太原市政府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在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安全保护区内设立警示标识,并按照公司《地铁设施及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每周对全线进行全覆盖巡查两次,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针对地铁保护区内的外部施工项目,公司与保护区内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护。
目前太原已进入主汛期,为确保太原地铁安全度汛,车站采取了哪些防汛应急方案以及必要举措?
针对全线各车站不同特点,从汛情分析、物资点位布置、现场处置、信息报告等方面,各车站制定了防汛“一站一方案”,明确现场各岗位人员具体处置流程;在全线各车站配置了防汛挡板、防汛沙袋、发电机、大扫帚、救生衣、绝缘手套、潜水泵、大功率潜污泵等防汛物资,便于现场先期处置工作的开展;在汛期期间对各车站出入口、垂梯等重点点位提前布置防汛沙袋及防汛挡板,结合暴雨预警响应机制,在各车站出入口设置水位警戒线,针对地面积水不同位置,依次采取码放沙袋、安装防洪挡板、关口、关站等措施,有效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定期组织车站全员开展防汛应急实战演练,让员工熟悉掌握防汛处置流程,在险情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乘客人身安全。
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技能、丰富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来说必不可少,公司开展了哪些特色活动?
太原中铁轨道在车辆段搭设公司级安全文化长廊,在各车站搭建了各个班组的安全文化长廊,布置了30块展板,分别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取得的各项荣誉、开展的各类活动及应急演练等方面展示公司安全文化,并通过张贴安全标语、发放安全文化手册、发放安全文化理念书签、制作安全文化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
开化寺站作为安全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和集中宣教点,展示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及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的部分重要内容。
打造安全文化长廊,进一步渲染公司安全文化氛围,提倡职工安全生产文明行为,提升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理念宣传入脑入心;并启用了安全警示教育室,紧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主题,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打造提升安全意识的实践平台。开行山西省首条安全主题地铁专列,将“安全理念”“防灾避险”“公共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和“居家安全”六大主题融入车厢,打造传播安全知识的移动课堂,向社会公众传播安全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常识,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
郭语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