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特别策划

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两周年回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自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满两周年,《安全生产法》提出的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险强制投保、按日连续处罚等内容,在施行之后引起了企业的广泛关注。
      应急管理部等行政监管部门在《安全生产法》施行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调整和更新相关政策文件,并开展多样化的执法活动,在整体监管层面将安全生产治理精细化、重点问题突出化,以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落地与实施,促进新法效能进一步释放。
      无论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还是在标准化建设要求中,企业负责人、管理层等对安全生产的推动作用都是被反复强调的。《安全生产法》再次明确“第一责任人”的说法,进一步肯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以督促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有了认定标准

      在《安全生产法》施行的两年里,行政监管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企业第一责任人守法履责,对企业负责人落实新制度、新规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到底谁是“主要负责人”?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又有哪些呢?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政策文件、官方渠道问答等都予以过回应,例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规定,以及2021年7月“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针对网友关于《安全生产法》主要负责人范围问题的答复”等。
      总体来看,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会有所不同,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通常会被认定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可能是公司董事长和经理(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或其他实际履行经理职责的企业负责人);对于非公司制的企业而言,主要负责人为企业的厂长、经理、矿长等企业行政“一把手”。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针对“主要负责人”范围问题还出台了相关文件进一步细化认定标准,如《深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中提到:“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参与经营管理的法定代表人、投资人和实际负有本单位生产经营最高管理权限的人员。”而在《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总监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中,又将企业的安全管理职责进一步细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总监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专项分管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他负责人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为最大化避免推脱责任,部分执法案例中有关部门还可能追究责任事故单位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如应急管理部2019年11月公布的《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中披露,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建议对该企业4位前主要负责人进行追责,追责原因是该企业3位前法定代表人和1位前常务副总经理在其任上所做的有关安全生产决策以及没有履职尽责,遗留下危险废物储存和处理等安全管理重大事故隐患,正是这些历史遗留的重大事故隐患直接导致了重特大爆炸事故的发生。

    落实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列举了企业主要负责人需履行的法定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实践中,由于企业的行业领域、规模与组织架构大相径庭,因此需要结合本单位组织架构管理情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求等灵活调整分工。但归根结底,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职责是否落实,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否全面及完善上。
      结合《安全生产法》及针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关政策规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对应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定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内容,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负责人及职责,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设置,开展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责任考核。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现场责任管理,例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危险作业安全管理、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例如安全设备设施装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容器运输工具和特定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淘汰工艺与设备管理、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等的资质能力管理,员工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劳动防护、现场作业安全等,安全教育培训、考核。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包括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安全经费管理、工伤保险以及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包括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排查和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监控和治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包括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配备,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未履行管理职责将面临处罚

      对应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趋势,《安全生产法》对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处罚也更为严厉。
      那么,《安全生产法》对主要负责人作出了怎样的监管要求?
      首先,企业主要负责人如违反《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面临的法律责任将进一步加重,罚款金额更高,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对主要负责人的最高罚款数额从现行的上一年年收入的80%增加至100%;其次,增加了与信用体系相结合的联合惩戒措施,包括个人罚款和信用惩戒、行业禁入等,增加了对企业负责人的震慑与惩罚。
      《安全生产法》实施后,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文件配套相关制度,细化执法细则,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责任,其中涉及企业负责人的主要要求如下: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七项职责,主动研判风险、排查隐患,向职代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并认真组织开展全员应急救援演练和知识技能培训。
      通过以案释法和以案普法等宣传方式,加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被实行“一案双罚”的执法案例、安全生产行刑衔接的典型案例以及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等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
      强化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和教训吸取,做好安全生产案件的行刑衔接,突出对主要负责人的追责问责。
      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考核制度。建立考核题库定期完善机制,严格考核合格标准,实现全覆盖考核。
      严格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提升其安全素质与技能。
      突出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实施企业重大危险源三级责任人管控,明确并落实每一处重大危险源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包保责任。
      扩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违法成本,落实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联合惩戒制度,对犯罪主体实施职业禁止,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震慑力。
      根据上述政策、指引等文件的监管要点,“推动第一责任人守法履责、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是近期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应更加密切关注相关监管及执法动态,从监管要求反推自查安全生产职责是否落实到位,严格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针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责任细分后,对相关负责人也提出了要求,如《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总监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中提到:“安全总监应当依法经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委托实施考核的,由受委托部门或单位根据委托协议对安全总监实施考核。”

    进一步划分内部管理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决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成效的“关键”,面对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企业要进一步梳理内部的管理职责划分,确保责任分配全面、合理,才能利于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要求。
      那么,对企业的合规建议有哪些呢?
      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在履行法定的安全生产义务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梳理更新管理职责及工作分配。
      责任体系建设上,企业可以梳理企业内部从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到一线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新公司管理制度中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相关规定,合理划分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与其他层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并根据权责划分制定绩效评定与考核标准,要求其签署安全生产权责划分的文件,从而厘清企业不同层级、人员的责任及风险划分,推动企业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管理能力建设上,企业主要责任人可以根据需求,参加安全生产知识与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及考核,取得安全资格相关证书,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素养。同时,对于企业组织开展的全员应急救援演练和知识技能培训,企业负责人也应该关注并积极参与,在推动提升重点岗位操作人员安全技能、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提供意见,确保自身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储备满足职责履行需求。
      合理管控风险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该重视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组织排查整治,要求全员参与,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有效防范重点行业安全隐患与关键生产环节安全风险,从源头避免违规违法责任。
      同时,企业还可以推动落实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通过激励及惩戒机制让公司内部员工及社会监督企业安全生产职责及工作安排的落实情况,并适当听取行业领域专家的建议,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借助外部力量规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韩雅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6-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