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安全文化

建设安全文化 打牢安全基础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关心关切的大事,是我们必须担当好的政治责任和“国之大者”。人命关天,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的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而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在思想上为安全生产工作添砖加瓦、打牢地基。常言道:短期安全靠管理,中期安全靠制度,长期安全靠文化。充分说明了,安全文化是一种理性认识、一种科学精神、一种指导理论。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把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教育引导职工增强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红线意识,对工作常怀敬畏之心,常思忧惧之意,绷紧安全之弦。每一位操作人员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工作习惯,每天都有不同的精神状态,领导干部要了解、掌握每一位员工的基本情况,试验现场指挥人员要善于观察员工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及时发现精神状态不佳的员工,妥善处置,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坚决做到“四不伤害”,试验之前务必严格按照流程化确认表的规定,逐一检查工装的完好状态,防护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重点关注试验工装的链接、旋转、接线等关键部位,防护装置的强度、安装稳定性、与试验药量的匹配性以及防护区域等关键特性。

安全制度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确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检查考核”的管理要求,不走样、不跑偏、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地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严格工艺纪律检查、巡查和考核追究。安全操作规程和试验方法是产品交验试验的根本遵循,是保障试验安全的前提条件,要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员工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良好习惯;要对每一种产品的试验规程了然于心,做到操作步骤流程化、表单化,用“铁的纪律、铁的手段、铁的心肠、铁的担当”,保障实现“零隐患、零违章、零伤害、零事故”目标。

安全环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条件

  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条件。通过安全风险识别、安全可视化管理,准确识别安全风险,从而制定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通过安全生产挂牌亮身份管理,将党建工作融入安全生产,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落实“吃透技术、吃透现场、吃透变化”要求,切实做到全流程、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全覆盖,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人、机、黑”专项工作,实现“科技兴安”,推进生产线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无人化,提高生产本质安全度。

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计量检测中心工作的特点,一是产品交验、试验多在外场进行,参试人员较多,试验现场距离长、面积大,各个操控点之间需要加强沟通、统一指挥。二是外场试验环境复杂,树木多、地面起伏,影响操作人员视线。三是交验、试验过程时间长,试验项目不同、时间不同,产品状态也不同,容易造成不同状态的产品相互混用的现象。因此,现场指挥人员务必确定人员数量,明确产品状态,严禁超员超量,尽量减少产品的搬运过程,统一指挥、调配;员工要认真学习“李党屯安全工作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务必做到行为规范、令行禁止。

安全常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素

  安全常识是每一位员工必须掌握具备的基本知识,是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交验和试验要求产品必须按照设定要求可靠发火,所以参试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不仅要对产品特性、发火机理了然于心,还需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才能准确辨识试验过程的危险点,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试验过程安全。同时,交验试验过程应急处置方法也是必须掌握的常识,要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药量、不同的试验方法、不同的发火方式,预判试验过程意外事故的危险程度、对操作人员可能的伤害程度,从而在试验前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充分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让每一位干部职工了解所在岗位的危险性和避险、逃生方法,减小事故伤害和损失,做好安全风险防范。

吴川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