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矿山安全

绿色矿山多锦绣 企地共赢更和谐

——太钢集团尖山铁矿安全绿色治理一线观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语激荡人心,“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正在太原大地上热烈进行。金秋时节,记者走进正在全面实施绿色治理的太钢集团尖山铁矿,探寻发生在这里的“转型故事”。
  青山环绕,花开满坡,透亮的阳光洒下来,把太原市娄烦县内这座国家级绿色矿山照得分外亮堂——这里就是太钢集团尖山铁矿,也是我省最大的露天铁矿。近期,一场安全绿色达标治理工程正在总面积2.36平方公里的矿区内进行,这座已运转30余年的矿山,将通过先行一步、主动加压的企业行动,切实把保障安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复垦全过程,全面提升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水平。

安全生产筑底线

  在一处采矿面边坡上,上百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边坡加固操作:拉网、钉桩、注浆……采矿部副主任张明弟表示,尖山铁矿是全省最大的露天铁矿,针对露天矿山开采形成的特殊地质地貌,为了进一步保障安全,会针对矿坑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个性化固坡治理。如采矿坑南帮土质很疏松,容易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便先采取在土层里钉入锚锁、锚杆的方式形成加固网,再进行帷幕注浆,这样就将原本松软的坡面硬化为一个结实的整体,可以有效避免垮塌。遇到一些较陡的坡面,则采用“削坡治理”的方式来消除安全隐患。为防止雨水在坑内聚集形成坡面垮塌,此次整治还修建了大量排洪沟、截洪沟,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将积水引流。从今年4月底开工至今,矿区已完善排水设施12公里,覆土整治65万平方米,治理采矿场重大隐患12项。此外,还新增了148个智能监测点位,矿区监测位总数增至254个。在全天候、高密度、无死角的智能监测下,边坡任何微小的位移都会有提醒数据实时发送至生产指挥中心监控室,以便及时应对。
  矿场总工程师杨忠林表示,近年来,尖山铁矿充分吸取矿山安全治理的经验教训,把安全生产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为进一步筑牢安全屏障,每年矿上都会投入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防护专项资金,至今累计投入已超过3亿元。为牢牢扛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铁矿自上而下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终身负责制,也就是说,就算矿产开采结束,也不会给当地留下矿空人去、一地狼藉、危险重重的烂摊子,而是要边开采边治理,充分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节能增效益

  记者在采矿区看到,随着铁矿石被挖出运至炼铁厂,一些伴生的岩土废石也由一条罩有蓝色外壳的巨型传送胶带运抵排土区,传送胶带终点连接着一个巨大的红色机器装置。机器前端,长长的铁臂会将传送来的岩土缓缓倒出后再左右排土。倒满周围一层、碾轧平整后,便自动继续向前行驶排土。工作人员杨海帆介绍,这个排岩机相当于综合了运输汽车和推土机的功能。之前岩土运输只能通过汽车运输实现,如今胶带排岩机可以轻松爬坡至1810米台阶进行排土作业,避免了汽车重车爬坡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的弊端。根据测算,此项改造每年可降低柴油消耗超2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32万吨。
  而那些貌似无用的废石岩土,还会迎来“二次生命”。矿区废料回收线可将其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石粉、石块,成为建筑、路料中的必需品。如小颗粒的石粉可以铺在临时的工程土路面上,防止扬尘泥泞,方便车辆临时通行。凭着变废为宝的本领,今年前8个月,尖山铁矿仅废石加工收益已达700万元,预计全年收益将超千万元。

绿色美丽可持续

  沿着采矿场7公里长的观光道路驱车行进,两侧五彩斑斓的景观树不断映入眼帘:云杉、白皮松、国槐、金叶榆……不远处的山坡上,一台机器正朝覆盖着护网的坡面喷射着土黄色泥浆。设备工程室厂容厂貌管理员李永生告诉记者,这个机器叫作喷播机,它可以代替人工对这种高处坡地进行高效播种,里面喷射的泥浆其实是混合了营养土和营养液的草籽,喷播的种子包括波斯菊、黑心菊、紫穗槐、柠条、苜蓿、白三叶……从改造至今,尖山铁矿挂网喷播植绿已达30万平方米,撒播紫花苜蓿达5万平方米,种植树木11400余棵。昔日光秃秃的采矿场,将渐渐变为一座景色秀美的植物园。
  “矿山也有追求美的权利和能力。”矿长衡旭文告诉记者,尖山铁矿精心定制了美丽矿山未来三年规划,要以一年成型、两年成势、三年成态的速度,形成“治理——完善——再治理——再完善”的治理常态。接下来,还将细致部署美丽矿山观光旅游线路,实现云顶山、汾河水库、康养基地、楼烦古国与工业旅游路线的连接与融合。按照“串点成线、串珠成链”的思路,打好绿色矿山建设组合拳。以全面打造“采矿——选矿磨选——主泵——尾矿库”的最美工业观光旅游线路为切入点,努力把矿山打造成国家级绿色发展的精品示范基地。

企地共赢更和谐

  平安与绿色,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行证。“近年来我们一直围绕‘打造品质矿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矿长衡旭文对于生态环境这一“生命线”铭记于心。
  美丽与和谐,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新名片。尖山铁矿总储矿量为3.86亿吨,过去30年已经开采约一半,剩余矿量还可开采30年。目前,尖山铁矿正在加紧落实国家“基石计划”,加快推进北侧约40年开采量的狐姑山资源整合,届时,尖山铁矿这个“钢铁粮仓”总计可达到100年的开采期。企业唯有牢牢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发展底线,努力做到安全生产与生态治理统筹兼顾、共同推进,才能保障这个绿色百年矿山的良性发展。
  今后,尖山铁矿还将在2200余亩的干滩上覆土绿化,栽种梨树、杏树、桃树等耐寒树种,开发环矿轻轨旅游,利用楼烦古国遗址与矿区相连的天然条件,为绿色矿区增色添彩,全面打造青山与绿水一色、生态与发展齐飞、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旅胜地。以娄烦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把绿色发展的效益转化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打造绿色引领、生态富民、企地共赢的新局面。

孙耀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9期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7-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