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限空间,有限空间狭小却隐藏着不少“隐形杀手”,有限空间的常见危险有气体中毒、窒息、淹溺、触电等。近年来,有限空间事故频发,同时救援难度高,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引发了笔者思考:有限空间,危险无数。但有限空间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防控的。与储存毒性物、爆炸品的场地不同,有限空间风险不具备突然爆发性,一般不会“主动失控”地对区域外作业人员造成伤害。换句话说,只要能够辨识出有限空间存在的风险并熟知正确的防护方法,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这就引出了安全生产中的两个概念,“注意安全”与“注意危险”的区别。
注意危险,是在发生事故之后发布警示,告诫人们吸取教训,但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提醒式防范。多地有限空间事故频发,就是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某些损害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陷阱”。就像日常我们大多强调的是要“注意危险”,从生活中的很多墙壁上、警示牌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用红漆写就的“注意危险”四个大字,但安全隐患却依旧危如累卵。
反之,注意安全是一种正向引导,是一种积极的事故防范心态,是让人们朝着安全的方向、采取安全的举措去辨别风险,规避踏入“危险”区域,是一种防患于未然、提前预判的实干意识。为了预防事故发生、避免同类事故反复发生,行业企业要积极落实安全教育培训,监管部门要向基层一线延伸排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宣传相关风险常识等,这些都是注意安全一词的具象落实体现。
首先,相关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中,必须包含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内容。一般来说,有限空间事故往往发生在非高危行业中。这是因为,高危行业中的各类企业普遍都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做得比较充分到位,员工在有限空间作业中能够随机应变、因事制宜,及时辨识风险并知悉正确的防护方式。然而,一般性的非高危行业中,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很多员工缺乏有限空间相关的安全知识。因此,为了有效预防有限空间事故,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其次,为了实现对有限空间的有效监管,需要将监管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因为,无论采取何种风险防范措施,关键基础都是掌握底数。有限空间涉及的行业庞杂,相关单位所辖范围内的有限空间点位和数量也较多,因此,实现有效监管必须摸清底数。这不仅需要依靠上级监管部门的力量,还要提高基层人员的有限空间安全监管能力,而进行定期的短期培训即可实现。当前,众多的乡镇街道一级,都设置了应急办和综合执法队,并定期进行专业的应急知识培训。这些基层机构更加贴近生产经营单位,尤其对小微企业能够实现精准监管、排查隐患、不漏盲点,在有限空间安全监管中发挥了更为具体有效的作用。
最后,为了全面提高涉及有限空间作业人群的安全意识,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普及有限空间安全常识。一方面,一般性的非高危生产行业中,企业入职门槛较低,作业人员流动大,全面监管难度高,总有监管盲区无法覆盖;另一方面,许多有限空间事故,都发生在监管部门鞭长莫及的家庭小作坊、个人养殖场中。因此,这就需要借助全媒体平台进行安全宣传,通过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大众熟知常用的社交分享平台,进一步宣传有限空间安全常识。让许多基层的有限空间作业人群,即便没有条件接受系统规范的安全教育培训,也能基本了解、辨识有限空间的常见风险,提升风险防范和解决能力。
空间有限,安全第一。在有限空间作业领域,与其说注意危险,不如营造人人会应急的安全氛围。(赵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