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太原地铁2号线开通三周年。三年间,太原地铁2号线安全运营1095天,安全运行约691.7万列公里,列车正点率99.99%,运行图兑现率99.99%,总客流超过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21.61万人次,11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数字的背后,凝结着太原中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太原中铁轨道公司)1300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三年来,太原中铁轨道公司运行安全高效,管理规范有序,服务周到温馨,太原中铁人始终秉持“提供绿色智能轨道交通产品和服务为品质生活提速”的企业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中贡献力量。
幸福地铁 平安出行
太原地铁2号线优化行车组织,提高出行效率。2023年12月26日起,调整列车运行间隔,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周一至周五早高峰(07:00-09:00)、晚高峰(17:30-19:30)的行车间隔为6分30秒,其他时段行车间隔为8分钟,在缩短的几分几秒中,蕴含着浓浓的民生关怀。
太原中铁轨道公司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处置能力。健全应急预案34项,对外与市交通局、市应急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对内开展“春检”“秋鉴”、三盲应急演练、消防检查和安全管理专项检查等专项活动,全面提高全员安全责任意识。
坚持精检细修,确保高效运营。每日运营结束后,轨道巡检、接触网检修、信号通信检修……要对每一个设备进行精确测量,为它们进行“体检”,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态度完成各项检修、维修及准备工作,确保2号线安全高效运营。
温馨服务 便捷出行
无障碍出行更便捷。开通“老年人脸电子票”服务项目,推广老年人公交地铁一卡通和免费福利票,全线配备无障碍厕所、无障碍通道、爱心候车区、无障碍渡板及无障碍乘用轮椅等多种适老化设施,自动体外除颤仪全线车站配置率实现100%。
个性化服务再升级。推出“爱心预约”服务,老人、孕妇、行动不便的乘客可在到达车站前1小时进行预约;推出“冷暖车厢”服务,采用“同车不同温”分区控温的方式,满足不同乘客差异化需求;打造地铁首个母婴室,为乘坐地铁出行的宝妈和宝宝们提供一个功能齐全且安全、舒适、温馨的哺乳场所,连续两年被山西省总工会授予省级“妈咪小屋”。
惠民式举措更贴心。打造“兴兴服务台”和“晋心驿站”,全线设置便民服务箱、医药箱,投放爱心小推车、自助口罩机、图书借阅机、雨伞自助机等便民设备。高考期间设置“考生绿色通道”,发放“暖心助考包”,开展“文明地铁进课堂,安全乘车伴我行”少年科普及“乘客面对面”进社区等丰富多样的服务活动,增强乘客对于地铁服务的认同感与幸福感。
科技赋能 绿色出行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成就未来。3年来,太原中铁轨道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提高地铁运营效率,提高乘客出行效率,迈向轨道交通现代化发展之路。一方面,与太原市轨道集团联合牵头申报的《基于云平台的全自动运行系统》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另一方面,创新工作室持续发力,组建车辆电子实验室,围绕电客车常见问题技术攻关,成效凸显,如信号、供电系统故障率0次/万列公里,自主研制了A型列车乘客信息系统(PIS)测试设备,自动售检票机、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近100%。
在多元化支付方面,乘客可通过现金、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支付方式购买乘车票,或手机下载“听景”APP直接刷脸进站,大大缩短了进站时间。
太原中铁轨道公司与中铁电气化局设计院联合开发智能运维平台和配套APP,为节能管控工作赋能提速,太原地铁2号线全线动照能耗在三个月试点期间,跟踪结果显示降低76万度,节约电费40余万元,为山西省实现“碳达峰”作出贡献。
创新设计 安装之星
近日,中国安装协会发布了2023-2024年度第一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入选名单。太原中铁轨道公司承建的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B部分)PPP项目(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荣获2023年度2024年度第一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
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于1998年经建设部批准设立,作为我国机电工程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代表,申报这一奖项的工程应具有新颖、创新、实用性强等特点,旨在提高安装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被推荐工程均以获得省部级质量奖工程为基础,再进行“优中选优”,是中国安装协会组织实施的安装行业的最高质量奖,被业内人士誉为“安装工程的鲁班奖”。
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云平台技术,2号线云平台建设区域包括23个车站、1个车辆段、1个控制中心及1个灾备中心。在每个区域中建设安全生产网、内部管理网、外部服务网及运维管理网。控制中心部署中心级业务系统,并通过专用通信的传输系统与车站、车辆段、灾备中心区域的对应网络进行互联。工程难点包括设计施工、环保文明以及专业接口等多方面困难。
环保及文明施工要求高。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途经3个城区,沿线车站大多设置在商业区域、住宅区域或政府办公区,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标准和要求更高、更严。
交通运输组织难度大。工程线路长、专业多,设备、材料运输工作量大,本线路途经太原市新老城区,老城区人多、车多、道路狭窄情况尤为突出,交通运输组织难度极大。
系统结构复杂,专业之间接口多。工程规模大、线路长、系统多,专业性强,系统结构复杂,专业之间接口多。
在建设的全过程,公司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手段,夯实各项基础工作。通过“三全”管理,实现实体工程质量提升,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五方责任主体,落实到工程一线。针对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通过成立保通车指挥部,连续300余次保通车调度例会,各类难点、痛点得到有效解决,解决施工问题的同时,使工程建设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韩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