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指南

电动汽车快充落地还要过几道坎儿?

  •   “在家充电方便,就是速度太慢,要充8小时左右。”正如电动汽车车主张先生所言,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用户,都希望自己的电动汽车能实现安全快速充电。
      “电动汽车的快充技术肯定是发展方向,但必须在保证产品安全的情况下应用,目前最主要的是解决快充设施跟不上市场需求的问题。”山东省电池行业协会顾问汪爱民表示。

    快充产品不断涌现

      从充电市场及车企的电动汽车产品来看,电动汽车快充技术正成为国内外中高端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近来,多款跨国品牌新车型都具备了支持快充的技术,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中具备快充的电动车型也越来越多。面对快充,不仅车企在努力,而且动力电池企业也加入了“抢风口”的竞争潮流之中。

    技术需要新的突破

      快速充电技术之所以一直没有普及,因为其中为了充电安全,大多数乘用车量产应用的动力电池,充电倍率基本都不超过2C。
      “快充状态下的动力电池安全,主要涉及产生析锂、电解液分解、电池过热等问题,当然现在技术条件下还会缩短动力电池寿命。”汪爱民介绍,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主机厂和动力电池厂商对超大功率的快速充电持谨慎态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方式实现快充。”西安工业大学微电子技术实验室工程师魏冬介绍,无线充电主要依据电磁感应原理,理论上更容易实现快速充电。当前,国内已经有企业推出了多种工作模式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但是与有线快充一样,也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否则即使像智己汽车L7上有接收装置,也难以找到无线充电站。

    设施落地尚存困难

      事实上,电动汽车快充并非车企或动力电池企业一家就可以实现,其中不仅涉及动力电池技术、控制及热管理技术等,还需要充电设施、电力供应部门等环节的助力,因此,这也成为一个需要产业链多环节共同配合的系统工程。
      仅仅是充电设施建设,就存在难题,主要表现在充电设施规模仍存在缺口,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充电效率仍需提升,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低,大功率快充设施短板明显等。
      据了解,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桩配备还是以慢充为主,过于耗时;一些新公交、物流配送等大型车辆充电更需要专用场地,但眼下大中城市的设施仍然不般配;在一些大型停车点,由于新能源车车位标志不明显,有些带充电桩的车位被传统车辆随意挤占,致使充电桩无法发挥作用。
      “还有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国内充电设施建设相关法规、标准的缺失,不利于这一产业发展,应尽快予以解决,才能加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汪爱民说。

    据新华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5-18期

    • 第2021-05-17期

    • 第2021-05-14期

    • 第2021-05-13期

    • 第2021-05-12期

    • 第2021-05-11期

    • 第2021-05-10期

    • 第2021-05-07期

    • 第2021-04-30期

    • 第2021-04-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