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津市看守所,无论民、辅警还是工勤人员,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就是持续在看守所工作9年的管教民警高军锋,大家眼里公认的“金牌管教”。
自2020年1月31日看守所封闭管理以来,家与看守所仅一步之遥的高军锋,一直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有时老人和孩子想他了,就在所大门口警戒线以外看看他,哪怕只是看看背影也好。家人从来不主动打电话给他,怕给他添麻烦,怕让他工作分心,家人的支持是管教高军锋干好工作的力量源泉;家人的理解,是他9年坚守的坚强后盾。
在管教工作中,高军锋总是能想出各种实用又好用的奇特“招数”。两年前,高军锋自购了一个小音箱,下载和录制了“三字经”“广播体操”、革命歌曲,以及看守所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行为规范、考核标准讲解等内容。每日去监室工作时,除了给在押人员讲解行为规范,他还用小音箱播放“三字经”,逐条逐句带着监室的在押人员学习,并不厌其烦地讲解,用春风化雨般的方式帮助和矫正部分在押人员已经歪曲的心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看守所一直都实施全封闭管理模式,部分在押人员烦躁不安、心理紧张,监室比平常出现了较多的斗嘴现象。高军锋所管理的三个监室一直以来都是河津市看守所的“优秀监室”,出现这种情况可不行!“金牌管教”高军锋马上通过电视、网络学习掌握了一些防疫知识,通过朋友、同学了解了大多数在押人员的家庭防疫情况,并及时将情况通报给每名在押人员,有效稳定了大家焦虑不安的情绪。同时给在押人员讲解了勤洗手、多通风等有关防疫常识,帮助在押人员在监区做好防疫工作。有些知识,高军锋担心自己讲出来没有说服力,他就在网络上下载“专家讲座”的录音,而且每次上班都会带领在押人员做广播体操、放松运动,对在押人员增强信心、做好防疫抗疫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0年6月之后,看守所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公安部及各级要求监管场所的防疫标准始终要高于社会面,每名管教民警的心里都装着两个“安全”,一个是“监所安全”,一个是“防疫安全”。
为了确保安全,高军锋总是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他不仅在管理教育在押人员工作上能吃苦,肯动脑筋,而且对在押人员的身体和生活关心有加。过渡监室是他长期分管的监室,有两个艾滋病患者在这个监室关押,对剪指甲、理发这样的日常小事,他都用心区别于其他在押人员。有时,因为指甲剪刀和推子不够使用,他就自己出钱购买专门用于艾滋病人员的指甲刀和理发推子。所里发现后,要给他报销,他死活不肯,他说就算是给所里做点小贡献吧。钱虽不多,但他的“以所为家”却感染着身边的许多人。
本报记者古红军 通讯员崔志攀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