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关乎人民群众和案件当事人的权益保障,是暖人心的重要民生工程。今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此法的实施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群众合法权益添加了一部重要法律。
那么,我省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点和成效?下一步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进行采访。
保障重点人群
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你说,我这工作时候摔成这样,以后我可咋办啊……”
“您先喝杯水,慢慢说,一定能解决……”
近日,粉刷工苗某来到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并希望获取法律援助。
据了解,乔某承揽太原某小区外墙粉刷工程。苗某听从乔某的安排为楼房粉刷外墙,在粉刷过程中因安全措施不到位从6层楼高处跌落,被同事送往医院治疗。苗某住院治疗37天,乔某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经司法鉴定中心出具鉴定意见,苗某因外伤致多处骨折,被评定为七级伤残。此次事故给苗某带来严重损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苗某多次向乔某和某村委会提出赔偿要求,但乔某都以种种理由拒绝。
很快,苗某申请法律援助通过了审核,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张莉芬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张莉芬认为,应该根据过错来确定事故责任及赔偿责任。苗某在施工操作中不存在过错,而由于乔某提供的安全措施不足,才导致苗某受伤。而且,苗某来到工地后,乔某并未给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存在重大过失。
最终,张莉芬的代理意见被法院依法采纳。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乔某、被告某村委会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连带赔偿苗某人身损害赔偿9万余元。至此,这起人身损害纠纷事件通过法律援助得以妥善解决,维护了农民工苗某的合法权益。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关注、关心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以来,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按照省司法厅《关于法律服务全力服务转型出雏型提质增效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突破口,以服务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和办理环境保护、中彩金特殊案件为重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出一系列服务新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统筹做好农民工欠薪维权法律援助工作,联合市县法律援助机构主动开展“送法进工地、进企业”活动3次,通过设立农民工接待窗口和欠薪维权“绿色通道”,增强建筑企业干部职工和农民工法治观念,切实提高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强化落实农民工问题转接转办工作,切实做到即来即转、实时追踪、及时反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上半年顺利完成中国法律服务网受理转办的55件农民工工资支付、人身损害案件,得到司法部的肯定表扬。
为延伸法律援助服务触角,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在山西大学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制度与实务理论研究、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办理法律援助事务,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法律实践和实习的良好平台基础上,不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探索社会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建立院校法律援助工作新模式,服务保障民生和我省转型发展蹚新路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起草下发《关于加强环境污染类法律援助案件业务指导提升案件质量的通知》,建立由省法律援助中心牵头,省律协、省调解协会等机构组成的工作指导组,通过健全完善法律援助管辖和异地办理相关工作机制,将全省涉及环境污染类法律援助案件统筹由省中心联合专项工作组指派省级专业律师集中联合办理,充分利用和发挥省级优质法律服务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特殊案件的监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在深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工作中,积极扩大项目援助范围,不断降低受援门槛,强化组织指导和管理监督工作,组织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优先高质高效办理针对乡村振兴和特殊群体方面的法律援助案件。
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
“现在群众只需点击公众号,即可获得实时在线咨询、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在线查询、常见法律文书在线下载、常见法律问题分析及普法宣传产品观看下载等多项法律服务,真正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抬头可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段骄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该中心围绕公共法律服务“三台融合”,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均等化、便捷化。充分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全面融合三大平台各项功能,对现有“山西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服务内容和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进行了优化扩充、升级完善,与专业团队研发上线“山西省公共法律服务微平台”模块。群众只需点击公众号,即可获得实时在线咨询、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在线查询、常见法律文书在线下载、常见法律问题分析及普法宣传产品观看下载等多项法律服务。该小程序模块的开发运用,将进一步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使群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获得便捷、均等、普惠的法律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同时,研究开发了省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管理系统,实现律师值班安排、签到工作全流程网上操作,极大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受到值班律师的广泛好评。目前,小程序模块和律师管理系统均已投入试运行,并将根据试用情况进一步完善优化。
“这里就是我们新成立的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里有律师、公证、法援、调解等窗口,可以说是一站式法律服务中心……”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山西省司法厅和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在综改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同设立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综改区公服中心),就近为山西综改示范区及区内企业、职工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不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走进转型发展第一线,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作用,为全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贡献司法行政力量。在综改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是贯彻落实省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此,根据厅党委的安排部署,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加强与综改区管委会的沟通联系,联合制定下发《关于设立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公服中心的场所设施、人员配置、服务模式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先后9次赴综改区管委会就综改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团队、主要职能、业务范围、服务方式等共同研究,细化入驻工作方案及前期筹备安排,确定了入驻时间、工作流程、团队组建和开展业务培训等事项,为综改区公服中心的试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着手开展制定完善工作制度、相关标牌规划设计、组建法律服务专家团及律师服务团队等工作,遴选确定50名在政府法律事务、企业法律事务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执业律师以及公证、鉴定、仲裁、调解等6家单位参与各类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和日常值班工作。5月初,省综改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和值班律师入驻并投入试运行。
加大法援宣传
让法治暖民心惠民生
太原市小店区康宁街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和服务律师详细介绍了法律援助相关知识,现场解答了农民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鼓励他们在遇到法律问题和困惑时,及时通过“12348”法律援助热线寻求法律帮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作人员就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转办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案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调解。对申请人李某和十几名工友案件中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彻底打消了当事人的疑虑和困惑。
在驻晋某部队,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部队送去了防暑慰问物品以及疫情防控宣传手册,进一步增进了军民团结之谊,加深了军民鱼水之情。慰问中,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就部队提出的法律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就如何更好地促进军民共建、如何更好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深入交流。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将一如既往地落实双拥各项工作,继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共同谱写军民融合发展新篇章。
在“法援惠民生·关爱老年人”宣传和服务活动现场,志愿服务队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了法治宣传资料、宣传物品,法援律师就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向老年人进行讲解。针对老年人关注的基本权利、劳动权益、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现场解答法律咨询20人次。发放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老年人维权手册、《山西省法律援助条例》和手提袋、普法扑克等宣传资料共计2000余份,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这些都只是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开展的部分宣传活动,近年来,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构建领导主抓、专人负责、全员参与和专业技术公司支撑的宣传工作新格局,提升完善山西省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功能,打造法律援助品牌宣传阵地新形象。紧紧围绕增强公共法律服务社会知晓率和群众首选率,进一步创新法律援助宣传,省法律援助中心充分总结以往宣传的经验和不足,从拓展权益保障法治宣传广度和深度,强化源头防范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将公共法律服务深入车站工地、带入千家万户。一方面,联合广告制作公司拍摄制作了以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特殊群体为主要内容的5部30秒特色公益宣传短片,并通过省城主要街道的广告大屏、电视台、新兴媒体等线上媒介滚动播放超过15小时,向广大人民群众专题宣传介绍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功能作用、服务我省转型发展和维护特殊群体权益意识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团省委、省委老干部局、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市县法律援助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送法入户、送法进工地、送法上车等线下全覆盖、精准化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3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上百件,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和群众首选率显著提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共接待来访咨询群众1642人次,全省“12348”热线、法网和远程视频系统共提供相关法律咨询112696人次(夜间热线接听电话12337人次),远程视频省级平台会商基层疑难重大案件60件,受理省高院指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55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36件,行政法律援助案件6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6件,受理太原铁路运输法院指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2件,群众满意率达98.53%,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首选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张楠 黄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