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旻)完善灾区群众临时住房保暖防寒、卫生防疫等措施,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看、不受冻、无大疫,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10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灾后恢复重建最新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我省灾情发生以来,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省直各部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度措施,对灾区农房安全评估鉴定、近期能源保供和保取暖、损毁公路灾后恢复及沿线地质灾害排查处治、防止因灾返贫致贫救助帮扶和金融支持、灾后秋粮收购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市也针对防止因灾返贫、推进农业“双减双抢”、加快恢复重建等制定了具体办法,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
目前,灾区除险排涝、房屋安全摸排、恢复受灾地区基础设施、恢复村容村貌、复工复产复学、全面启动返贫监测机制及摸底等工作基本完成,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灾后恢复重建第一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基本实现。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杨振中表示,在春节前全面恢复各类基础设施,对所有损毁房屋进行修缮重建,让受灾群众搬迁入住,保障受灾群众过一个欢乐温暖的春节,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第二阶段主要目标任务。
同时,按照远近结合、巩固提升的原则,重点围绕供水排水、供电、道路、通信、学校、医院、养老院等设施恢复重建,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应急物资储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等,谋划梳理一批重大项目,建立灾后重建项目库,以项目建设助推灾后重建,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