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的新时代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报送的《打造“党建+N”引擎,驱动融合大发展》获评“十佳党建品牌案例”。
近年来,晋城中院探索打造“党建+ N”红色引擎,推动党的建设与组织架构、品牌引领、改革创新、司法为民、队伍素能等深度融合,实现了组织力、战斗力、创造力、公信力、凝聚力“五力”提升。
党建+组织架构
提升基层组织力
晋城中院通过党建引领力凝聚组织力,坚持“支部建在团队、小组建在庭室”,推动党建工作格局条块融合,着力提升组织力,推进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党组织力量与行政力量有机融合。
完善党建工作格局。该院党组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制定《关于加强法院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建立日常联系、课题调研等七项工作机制,形成了对市中院机关党建的共抓合力。加强制度设计,明晰市中院党组与基层法院、机关党委和各支部的党建责任和工作机制,高标准推动组织架构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探索“专职+专班”的党务干部架构,促进机关党建工作与干部人事工作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该院强化干部“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行党政“一肩挑”,全面推行党支部班子与部门管理层“双向任职”制度,实现了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有机融合。
党建+品牌引领
提升党员战斗力
晋城中院把“效率、均衡、严谨、守纪”理念融入到党支部建设中,通过推进党支部品牌创建,把品牌理念植入党建和业务工作,通过“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司法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党支部和党员战斗力。
党建业务共同谋划部署。该院年初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制定任务书,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实施专人督办。打破以往支部活动只搞党务的固化思维,由以往的依靠行政机制单向推动工作,向党组织、行政双向机制推动工作转变。党员法官“亮身份”,设立党员法官工作室,以党员身份开展市委重点工程法律服务、入企服务等工作,把主题党日活动融入法院日常工作。
开展固根聚魂工程。旗帜鲜明地提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审判权、管理权、监督权一体推进。出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形成“法官审理、院庭长亲管、审判管理部门主管、专业法官会议咨议、审委会指导”的五位一体案件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实现通过党建工作持续提升办案质效的良性循环。
开展支部品牌创建工程。通过“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释放组织活力。第四党支部推行“两级三评互动”式案件质量评查,组织一二审法官对发还改判案件公开评议,为破解放权与监督难题探索了新路径。全院十个党支部有七个支部的品牌创建成果获得省级以上荣誉或在国家级媒体刊载。
党建+改革创新
提升发展创造力
晋城市中院以创新党建赋能“新活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化零为整,打造“立审执破”一体化机制,通过党建“硬实力”锤炼司法“真功夫”。
晋城中院把党建工作与“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打造“一站式”党建服务圈。第一党支部在立案庭设立“党员先锋岗”,出台简化立案手续、开通律师绿色通道等十项司法便民举措,在全省率先推行诉讼费自动交退费制度,向社会公开承诺“符合立案条件100%当场立案”,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2021年,晋城中院立案庭被表彰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为彻底整治合而不议、拖延办案、暗箱操作等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提出的诟病,市中院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当庭宣判的实施意见》,实现了案件从开庭到裁判“一镜到底”,扭转了定期宣判易拖沓的局面,压缩了案件审理周期,实现了“看得见的正义”。
坚持执行工作强制性和服务性有机结合,全市两级法院率先在全国统一挂牌成立执行服务中心,实现“执行事务一站式办理、程序事项一次性告知”,打通执行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执行难在晋城不再难。创新执行案款发放“T+1”工作机制,要求案款到账第二天启动发放程序,直接通过立案时预留的银行账户转给申请执行人。该项工作经验被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简报第47期刊发,被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执行”推广。
发挥党员法官优势,成立破产审判党员合议庭,主动担当承办审理难度大,公众关注度高,关系经济发展的破产案件。先后制定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规则、预重整等14个相关规定,在全省首家成立破产管理人自治组织,创新管理人“三个1+1联合模式”,构建破产“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晋邦大酒店、高平唐一新能源等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实现腾笼换鸟、脱困重生。
党建+司法为民
提升司法公信力
今年伊始,晋城中院党组明确指出党建工作要在现有基础上再进一步、再紧一扣、再提标杆、再上水平,在晋城两级法院开展“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年”活动,打造司法为民“民心工程”,以高质量司法供给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多角度全方位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9个支部找准服务契合点,开展诉讼立案“零跑腿”、送法上门暖人心、法律维权在身边、送法进企解难题、贴近群众智扶贫、入企服务征民意、司法宣传奏强音等活动,真正把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强化“党建引领、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推动建立覆盖金融、保险、消费等领域的特色化诉调对接机制。今年,重点围绕法治乡村、法治社区建设,泽州、高平、阳城法院以支部为单位深入社区、园区搭建法治共建点,把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镇街、村社、企业、园区等社会治理最末端,创造了法院搭台、各方参与、机制创新的矛调“晋城经验”,该经验做法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肯定并推广。
党建+队伍素能
提升干警凝聚力
实施“新时代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十个一”大比武,让干警在岗位锻炼中学习积累经验、增长实际本领,提升队伍素能。
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发力。提升政治机关定位,打造“融入式、立体式、互动式、渗透式、引领式”五大学习教育平台。建立政治学习领学人制度,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思想+”活动,现场体验式的开放课堂、问题导入式的研讨交流,理论学习生动、立体,在干警中形成思想共鸣。
在积极分子培养上发力。制订积极分子“星成长”计划,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的“把关”作用,与积极分子结对子、交朋友,做到思想互通,知识互学,工作互促,素质共提,从源头上严把党员发展质量。
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发力。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注重从重大任务、日常实践中考察、识别、使用干部,在评先评优、法官遴选、晋级晋职时,将党务工作履历、工作实绩荣誉作为重要考量,征求支部意见。党务工作履历一项在考核总分中占10%的权重,让优秀者脱颖而出、无为者露出“尾巴”。
晋城中院将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着力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党的建设深度融入法院中心工作的方法途径,全力打造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过程最透明、人民群众最信服的“四最”法院,努力实现在全国中部地区崛起中晋城法院率先崛起的新目标。
本报记者郭志平 通讯员张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