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表里山河生态新画卷徐徐展开

我省生态环境是变化最大、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

  本报讯(记者关振瑛 实习生王燕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山西家园。9月19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五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山西的进展和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年来,生态环境是山西变化最大、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三晋大地蓝天白云成了常态、一泓清水畅流黄河、绿色处处映入眼帘,表里山河生态新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十年来,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改善,优良天数比例由2017年的65.7%提高到72.1%,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拓步前行,有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巩固筑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生态省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坚决守好“华北水塔”,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在全国率先设立省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省自然资源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障我省生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编制《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山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构建覆盖省级行业部门4大类200多项1000多个图层数据于一体的国土空间大数据基础体系。二是创设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抓落实工作推进机制。三是强力推进项目攻坚。四是坚守生态底线红线,如期保质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解决了我省约800多个矿权、23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矛盾。五是推动绿色勘查开发,聚焦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目标,推动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布局全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国家安排矿种516个已全部完成。
  十年来,省水利厅聚焦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工程建设、水灾害防御、乡村振兴水利基础,为山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效提升,全省已建成水库611座,堤防11266公里,启动实施汾河流域6市39县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全省484条主要河流堤防安全包保责任体系。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显著提高,我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累计下降4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49.2%。水网架构持续优化,全省年供水能力由十年前的60多亿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85亿立方米。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五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重要成果,定河市场化治理模式成为全国典型。地下水压采治理卓有成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乡村振兴水利基础不断巩固夯实,全省共建设改造农村供水工程1.8万多处,城乡集中供水工程达到2.66万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87%提升到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
  全省各级林草部门紧扣“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目标,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持续加快林草产业发展步伐。这十年,国土绿化面积持续扩大,2013-2021年,累计完成营造林4164.76万亩、义务植树4.7亿株;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69.1万亩,我省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健全,着力构建林草资源保护和发展体系。产业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全省坚持绿富同兴,大力发展林草产业。林草产值由2012年的311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600亿元。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全省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林业综合改革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改革试点,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活力和动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19期

  • 第2022-09-16期

  • 第2022-09-15期

  • 第2022-09-14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8期

  • 第2022-09-07期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5期

  • 第2022-09-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