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稳,则天下宁;基层稳,则全局安。长子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素有“中国青椒之乡”的美称。下辖13个乡镇(服务中心),286个行政村,6个社区,全县常住总人口为294181人,呈现地大物博人多,如何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长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关于推进“全科网格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要求,将“全科网格”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程来抓,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部门联动,整体推进层层响应,真正形成“党建引领、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多方发力、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1.以政治建设统领化为导向,夯实基层治理“基本盘”
为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3月18日,省委召开了全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动员暨培训会议,确定2022年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年”,决定从今年3月至12月在全省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会后,长子县委、县政府迅速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全县党委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统筹协调,确保专项行动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长子县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利用网格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依托网格化党组织体系,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实行党员包联微网格工作,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完善“1+1+N”(即党委+党支部+党员)治理架构。在原有292个农村党支部的基础上,按“一个网格设立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原则,补充建立网格党小组930个,网格党支部书记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内细化多个网格建立党小组,党小组组长由村党组织成员或村党员骨干担任。
目前,全县13414名农村党员全部编入网格党组织,健全了行政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全科网格”党组织体系。通过党员教育管理、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田的方式,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的领导力、反应力、执行力,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以组织体系立体化为依托,下好网格布局“一盘棋”
无论是办理居民保险、调解邻里纠纷,还是开具计生证明、代办户口迁移,在长子县都能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这多亏了网格员!原来有个什么大事小情,都得找村党支部书记,现在微信群里和网格员一说,事情很快就能办了。”家住长子县石哲镇西汉村的鲍明忠提起“全科网格”连连点赞。
长子县为加强网格建设,织密网格力量,推动治理资源向基层延伸,制定出台了《长子县推进“全科网格”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全县构建了“县—乡镇(中心)—村(社区)”“三级”网格机制,根据每个普通网格不超过300户1000人的要求,全县共划分网格365个;结合各乡镇人员密集程度、地域分布、工作落实难度等情况,合理增设网格员,共配备全科网格员396人;在矛盾问题大、社会治理任务重的乡镇配备了53名专职网格员。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域特征、人口规模、村(社区)复杂程度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划设网格,农村按30至50户标准划分出2522个农村微网格;结合社区网格划分、小区楼栋分布的实际情况划分出473个社区微网格,全县共设置2995个微网格,将辖区内商贸市场、项目工程、道路交通、电力设施、燃气管线、矿产资源、河流沟壑等风险隐患点纳入网格管理事项,实现基层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与此同时,根据县城主城区内的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划分229个专属网格。科学合理多元化的网格设置,真正形成上下贯通、全域覆盖、同向发力的网格化工作新格局。
3.以管理规范制度化为基础,铺好基层治理“新路径”
为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该县出台了《长子县“全科网格”工作实施细则》,建立11项职责清单,制定9项工作制度,将49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职能下沉到网格,并配备网格员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通过“综治中心抓网格长、网格长抓网格员、网格员服务群众”的方式,逐级强化服务管理机制,把必要的资源和力量配置到基层。与此同时,该县依托村(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以综治网格为主,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会保障、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建立起“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新机制。
为努力实现基层党建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基层党建与平安建设互促互进,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健全完善网格员入选聘用、日常管理、待遇保障、素质提升、考评激励制度,推动村(社区)“两委”干部、村民组长、共产党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加大对网格员多层级多维度的培训力度,通过提升网格员综合能力和素质,最大限度满足工作需要。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全科网格”已经成为长子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今,该县已经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的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日渐清晰……
4.以经费落实统筹化为保障,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充分调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省委书记林武提出的网格治理要实现“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的要求,长子县结合实际,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强化财政配套,完善考核机制,将农村党员教育经费23万、宗教信息经费50万、卫体经费30万、司法经费4万、动物防疫经费240万等部门经费共340余万元,全部统筹用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使全县用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经费达到了1000余万元,有力地夯实了“全科网格”管理基础。
为实现经费使用价值最大化,该县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每年为9镇2乡2中心配置10万、8万和5万三个等次的综合治理基础经费;按行政村数补助区划拨经费,2000元/村;按乡镇人口数量划拨补助经费,1元/人,充分满足了各乡镇地域特点、人文特点、多元治理特点。
为优化网格员待遇结构,该县出台了《长子县全科网格员考核奖惩管理办法》,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有效提升网格员积极性。专职网格员基本收入每月1760元,农村网格员每月500元,每月足额发放到位。同时,探索建立了“基本待遇+绩效+以案定补+以奖代补”的网格收入新模式,绩效为100元/月,以案定补按照案件性质分为50-500元不等,以奖代补依据乡镇年度考核确定。通过“日常考核+综合考核”,评出年度优秀网格员,最大限度调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的网格服务目标,确保掌握社情民意更深入,处理矛盾问题更及时,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5.以服务群众精细化为目标,搭建网格单元“连心桥”
走进长子县丹朱镇北庄村,整洁、靓丽的乡间道路掩映在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中,网格员们深入座座大棚、田间辛勤劳作的群众当中,走村进户,把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记录下来,每一户家庭信息都详细记录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
这只是长子县网格员精细化服务群众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县以健全完善乡村治理工作为导向,不断优化网格设置,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整合党建、综治、公安、民政等功能,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件件有成效”。积极动员网格员参与长子县建设,为县域的平安建设、产业建设、文明创建工作增添了强大动力……
随着全县经济高质量的快速发展,各种矛盾在基层农村更多地凸显出来,农村信访量居高不下。全科网格员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的信息、宣传、服务、矛调、协管员“五大员”作用,让党的方针政策得到了上情下达,群众的诉求得到了下情上传。通过实地走访、入户交谈等形式逐户对风险隐患全面梳理排查,倾听群众诉求,建立工作台账,及时做好相关情况报送工作。不仅如此,网格员们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重点工作,与乡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共同发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如今,在长子“有事就找网格员”成为了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
6.以拓展宣传常态化为督导,激发网格效能“内动力”
“多亏了小胡,现在办个事太方便了,她不仅为我们贴心准备好了办事用的表格,还盖好证明送到了家里!”丹朱镇丹顺社区的居民对辖区的网格员胡海珠赞不绝口。
大事全面联动,小事一格办理。“小网格”焕发出了基层治理新活力,网格员用自己的服务换取了群众的肯定,促进了社会平安、稳定、和谐,实现了乡镇在基层有力量、网格在群众中受肯定、工作在末端能落实的目标。“全科网格”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长子县坚持“以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反电信诈骗、禁毒攻坚、反邪教等工作。常态化加强平安长子建设宣传,在县《法治在线》栏目跟拍网格员日常入户走访工作,共制发94期节目,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与此同时,该县还制定出台基层治理举报奖励办法,设立8322267举报专线,在“今日长子”公众号、电视台新闻频道开设基层治理“曝光台”专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监督工作。
当前,疫情防控、安全维稳等工作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上升,打牢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巩固平安长子建设基本盘尤为重要。长子县坚持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聚焦激发网格效能“内动力”,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今年上半年,长子县共受理矛盾纠纷1035件,成功调解838件,调解率为81%;提供法律服务200余人次,在疫情防控“敲门行动”中宣传、排查468190人次,引导中高风险地区返长人员进行298390人次核酸检测,并监督居家或定点隔离,受理群众诉求办结率达99.82%,真正做到了民有呼、我有应。
7.以部门联动协同化为抓手,强化基层乡镇“吹哨权”
“吓死我了,这要是天然气管道漏气,可太危险了!”常张乡段西沟村村民杨某急切地说道。原来杨某在翻新盖房子时,发现房子周围的天然气管道有一处管道脱落,抢修天然气管道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网格员发现这一情况,立即向相关单位汇报,并通知相关单位专业维修人员到现场处理。经过快速抢修,及时避免了一场重特大安全隐患。
网格内能办的事情,网格内办;如果遇到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网格内不能及时解决,往往会引发上访频繁,严重者还会形成群体性事件,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瓶颈问题。长子县积极借鉴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工作导向,努力做到力量向一线倾斜、问题在一线解决,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网格员上报的信息由乡镇进行梳理汇总,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启动“吹哨”程序。实现平台“运转”,即:县级吹哨报到中心,在明确吹哨事项主要内容和所涉及的责任部门后,进入指派环节。部门“报到”,即:针对职责清晰的,直接派主要职能部门,限时办结上报;针对职能交叉或复杂事项涉及多部门的,多部门联动,同步启动,合力办结,逐一打破基层治理“瓶颈”壁垒,将“全科网格”工作流程形成闭环,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行“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是解决网格内不能解决问题防止越级上访强有力的防线。该县按照“县级主管、乡镇主办、部门主责、平台主联”的工作思路,遇到基层治理“瓶颈”难题,启动吹哨程序,整合辖区网格资源,引导党建、综治等工作资源下沉乡镇,努力做到力量向一线倾斜、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业绩在一线建立。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长子县坚持利用‘全科网格’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座’,贯通社会治理‘末梢神经’。小事格内办理,大事全面联动,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落实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诉求及时得到处理,通过为群众办实事,用真心换真情,用服务换信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科网格’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长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旭晔说。
霍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