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关于“把支队、大队、消防救援站指挥打仗的干部过一遍、训一遍、考一次”的工作要求,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以作战岗位指挥员综合业务素质提升为抓手,聚焦实战、管理创新、想定作业和思想引领,分7期,历时86天,对全省620名作战岗位指挥员进行了实战化培训及指挥能力考评,持续推进执勤岗位练兵走深走实。
聚焦政治关爱
突破实战保障“高标地”
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多次专题研究作战岗位指挥员实战化培训工作,聚焦实战化培训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最高标准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党委激活新思路。总队党委多次研判队伍建设形势,商定组训方案,就课程设置、组训方式、服务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
保障彰显新气象。总队党委牵头,灭火救援指挥部组织各部门和承训支队召开训前座谈会,对教员选派、课程设置、训练场地、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周密安排;开展全面消杀60余次,针对多元化需求,增设3台自动售货机,饮食实现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
奖励驶入新轨道。培训打破支队建制,以生活班级、实操分队、课题小组为单位,每日量化汇总成绩,评选优秀个人,以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鼓励大家积极参训、共同提升。日常量化得分和结训考核成绩相结合,每期评选10名优秀学员,以考核成绩为主要依据,评选出全省消防救援站“十佳优秀指挥员”,在结业典礼上颁发证书、全省通报,并纳入总队战训人才储备库,进一步树立先进典型、发掘骨干尖兵,激发基层指挥员争先创优内在动力。
结果运用新导向。针对培训考核结果,会同政治部,根据指挥能力考评相关规定,强化结果运用;根据党委统筹加扣分项,将年度指挥能力考评整体通过率达到80%、90%以上的单位,分别予以加分;实行持证上岗,针对考核未通过的指挥员,分级组织集中复训复考,确保人岗相适、科学指挥、安全作业;根据《作战训练安全专项考评办法(试行)》要求,对各支队参训质量进行综合排名,排名结果纳入专项考评范畴。
聚焦管理创新
打造实战培训“新高地”
此次培训采取全封闭式管理,为严明培训纪律,确保正规的培训秩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出台培训班量化管理规定,明确培训纪律、生活纪律、学习纪律以及疫情防控纪律等四项纪律。
优化“训”的要义。培训坚持“全员、全训、全考”的标准,以统一思想、改进作风、严守纪律、提升能力为目标,由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牵头,各职能处室共同参与,分“见习指挥员、助理指挥员、初级指挥员”三个等级实施精准培训。
细化“管”的内容。从统一规范指挥员服装装备、标志标识和内务管理入手,将管理触角延伸至思想、作风、队容、内务、卫生、课堂、操场、宿舍、食堂等每一个环节,确保管理不留死角。
量化“考”的尺度。考核工作由总队相关处室与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共同组织实施,体能实行入门达标制考核,同时开展业务理论、装备操作、安全能力、战备技能、指挥答辩五个部分指挥能力考核。
聚焦想定作业
标定实战运用“落脚地”
此次培训基于实战需要,围绕灭火救援初战指挥、预案制作、业务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建筑火灾扑救要点与灭火估算等内容开展理论授课和实操培训。教官队伍源于实战。邀请6名实战经验丰富的全国灭火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加大作战训练安全授课和实操比例,切实树牢安全作战、科学指挥工作理念。抽调全省25名基层业务骨干担任示教示范教员,通过满意度测评、座谈交流等方式打磨授课内容,打造精品课程。
培训内容面向实战。围绕高层建筑火灾、地下建筑火灾、化工装置火灾、有限空间救援和建筑坍塌等5类灾害事故开展想定作业,并组织全体学员外出参观见学63次。
培训效果服务实战。结合山西省常见灾害类型,根据基层指挥员个人能力特点、岗位差别、入队年限等,量身定制教学模式,开展个人防护规范化穿戴、现场急救、涉疫勤务以及化工灭火救援技术等模拟实战训练133次。
聚焦思想引领
筑牢实战文化“主阵地”
此次培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固树立“抓党建带队建”,坚持首位首抓,创新教育载体,丰富党建内容,鼓舞全员士气。
筑牢从队信念。开展纪念建党101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全体参训学员深入孝义建党第一址,重温红色记忆。通过条幅、展板营造浓厚培训氛围,撰写决心书、培训宣言以及培训心得体会1250余份。
强化安全警示。将各支队负责人纳入安全管控组,全程跟踪训练。召开研讨会7次,开展作战训练警示教育9次,围绕7类重点场所的安全管控内容开展研讨,不断提升参训学员个人安全防护和紧急避险能力。
营造宣传氛围。将培训内容形成纪实专题在微信公众号和政务网推送,编发培训工作小报6期,系列报道10篇,及时反映培训工作情况,树立和推广典型经验,营造“全员参训、锤炼技能”的浓厚氛围。
省消防救援总队将继续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不断强化练兵备战和实战实训,加快推进实训理念、实训职能、实训机制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救援演练,提高多种类型的消防演练仿真度。加强消防救援人员对各类消防装备技术的训练,便于消防救援人员在救援中熟练运用消防装备,从而快速适应各种类型的灾害现场。积极推动《作战训练安全责任延伸调查办法》落地见效,用结果导向倒逼各级指挥员安全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