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司法行政

做实“访调对接” 纾解群众心结

临汾市走出依法解决信访问题新路子

  “讨薪维权暖人心,人民调解彰正义。”农民工代表刘某给临汾市信访局送上一面锦旗,这已经是临汾访调对接工作开展以来收到的第二十六面锦旗。这是一起拖欠农民工近350万元工资的信访事项,经依法调解后得以圆满解决,农民工难抑感激之情,专门制作一面锦旗以表谢意。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着力解民怨、纾民心

  临汾市近年来注重将“枫桥经验”融入访调对接,早于2018年12月,在全省第一家成立了访调对接委员会,这也是临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重大举措。市信访部门与司法部门密切协作,以无缝对接为基础,以依法调解为关键,以化解纠纷为根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解信访事项,走出了一条依法解决信访问题的新路子。
  2021年11月的一天,某地农民工刘某等50余人到市政府上访,反映拖欠工资问题。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市信访局立即启动访调对接程序,首先向农民工释法明理,阐明违法上访与解决问题的利害关系,要求依法依规有序上访。其间,一边不厌其烦地做农民工思想教育疏导工作,稳定情绪;一边协调项目方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发放到位。整个调解过程持续12个昼夜,当农民工领到拖欠工资的那一刻,信访局的工作人员和调解员们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据了解,三年多来临汾市通过做实“访调对接”,着力提升调解实效,共调解信访事项1267例,其中口头调解801例,调解成功率98.1%,挽回当事人经济损失1.2亿余元,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联动接访 实现信访与调解深度融合

  访调对接工作的关键是“对接、导入、化解”。
  临汾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信访事项中的特殊作用,市信访局与市访调委建立联动机制,推进信访与调解深度融合。调配市访调委工作人员进驻市信访局接待科,参与日常接访工作,形成了接访、调解、督办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对于医疗纠纷、交通事故、意外伤亡等适合调解的突发事件,在矛盾还未激化,没有进入信访渠道之前,市访调委第一时间介入,开展调解工作,协调赔偿事宜、提供法律援助,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减轻信访工作压力;对初次来访事项,信访和访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共同梳理、共同甄别,对符合调解条件的由信访部门向当事人释明访调对接工作职能,引导其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专职调解员通过认真耐心调解,促进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或协议的,由信访、调解共同督查督办,做好跟踪、督促、落实、回访等工作,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以法律为准绳 提高调解成功率

  法律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尺,也是化解信访事项的“利器”。面对一些当事人的过高诉求,临汾市信访局坚持法治化调解,通过推心置腹的心理疏导和法治宣传,一次又一次为信访事项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1年4月的一天,信访人申某等3人到临汾市人民政府上访,要求主持公道,给个说法。经了解,信访人申某老伴不小心摔了一跤,家人将老人送到某医院就诊,但老人手术后死亡,从而引发的一起医疗纠纷案件。市信访局对此案高度重视,联合市访调委介入调处。调解员以事实为依据,逐页仔细查看病历,多次走访咨询专家,经过抽丝剥茧,综合梳理分析,精确制定工作方案和突破口,通过向双方当事人厘清事实,明辩法理,终于使这一医患矛盾成功化解。市信访局的同志说,这起医患矛盾的和解,是调解员积极调查取证,注重坚持依法调解、据理调解、用情调解,给当事人一个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使之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既合情还要合理更要合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事后,信访人给市信访局、市访调委分别送上锦旗,当面表示感谢。
  随着一件件信访事项的依法成功调解,临汾市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访调对接”也逐渐形成了临汾特色和品牌。

  本报记者张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3期

  • 第2022-10-12期

  • 第2022-10-11期

  • 第2022-10-10期

  • 第2022-09-30期

  • 第2022-09-29期

  • 第2022-09-28期

  • 第2022-09-27期

  • 第2022-09-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