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秉持着这样的工作理念,今年以来,大宁县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高标准建成大宁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县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平安和谐新局面,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大宁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由群众接待大厅、心理服务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组成。群众接待大厅下设五个窗口,共有27个县直职能部门选派业务骨干,采取长期入驻、轮换值班、随叫随到三种工作形式“坐诊”中心,通过部门协调联动,整合治理资源,搭建起集联合接访、法律咨询、信访调处、矛盾调解、心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调解平台。来访者通过综合服务窗口“挂号问诊”,由窗口工作人员登记受理后,根据来访者诉求及各职能部门受理业务范围分流至相应部门,具体承办部门负责处置办理并严格依规进行结果反馈,最后综治中心通过电话回访进行督办,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自7月13日大宁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工作开展以来,共接待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1件,工作人员通过向来访者讲明政策法律法规或部门协调联动调处等方式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件,1件正在调解中,帮助协调赔偿经济损失3万余元,有效劝退公共场所闹访事件1起。
为有效抓好源头管控、源头化解,从8月份开始,大宁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组织各入驻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多次进企业、入社区、到村委,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互动、专家普法讲座等方式,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乡义诊”,持续深化开展“多元化解聚合力,源头治理促平安”活动。此项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了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工作效能,提高事件处置能力,努力破除矛盾化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实实在在解决困扰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大宁县创新“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治理模式,对网格员上报至综治信息系统的各类有效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研判,筛选出亟待解决的如道路住房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各类案事件,以“督办函”的形式精准推送到各职能部门,由入驻中心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具体承办,并对事件处置情况及结果进行跟踪问效,压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工作实效。截至目前,已向各乡镇综治中心及职能部门发放督办函53份,处理各类事件126件,及时回应了群众的关切,有效消除了因群众诉求不满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
大宁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通过“中心坐诊”,多部门入驻联动开展工作,有效化解县城内矛盾纠纷;通过“下乡义诊”把基层矛盾化解在小、解决在早;通过“派单接诊”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问题隐患。该中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减震器”“稳压器”,对全县的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狄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