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走访取暖情况
城庄派出所所长介绍秋水柏林苑社区网格图
凤山派出所民警和网格员进社区宣传安全知识
凤山派出所民警与网格员深入居民家中宣传反电诈
临泉派出所民警和网格员到宾馆查看入住人员登记情况
金虎调解
说事议事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网格管理与服务正在不断成为构建平安的“金钥匙”。如何编织更为精细、更有效率、更多资源参与的新型网格,使之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是考验基层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块“试金石”。吕梁市将分布广泛、辐射基层的各级网格充分整合,同时把维护社会治安的基层警务吸引带动,力促两种力量“互为犄角”,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平安建设的最大公约数。
该市积极探索建立“警网融合”机制,立足破解“公安警力沉不下去、基础信息浮不上来、矛盾隐患排查不出来、群众工作深入不下去”的基层治理难点、堵点,不断强化基层警务与网格业务的深度融合,把“警格+网格”打造成为感知风险的第一触角、化解矛盾的第一阵地、守护平安的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奏出警网融合“最强音”,筑牢平安“最前哨”,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警格”来了“网格”怎么办
制度建设助其“风正扬帆”
市域统筹,强化保障筑牢治安防范根基。吕梁市通过警社联建、警网联合、警民联治,实现关口前置、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为强化政策支撑,该市制定出台了《吕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警网融合工作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方案》《吕梁市“一格(村)一警+”社区警务战略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通过“警格”与“网格”的融合,打造了以警务室为载体,驻村民警为主体,网格员为辅助,群众参与的城乡社区警务新模式。
科技赋能警务管理。该市依托“网格化管理微信工作平台”,按照村村建群、栋栋有群、户户进群的标准,搭建起层级式微信群7569个,覆盖人数48万余人。建立了集应用、服务、管理、考核为一体的社区警务管理平台,配套“一格(村)一警”智慧警务App,为社区警务实战化运作提供技术支撑。
在城市社区根据全科网格化设置及治安状况复杂度,按照“1+2+N”(1名民警、2名辅警、N名网格员)的标准配备警力,实现社区格格有警;在农村按照“1+N”(1名民辅警、N名网格员)的标准配备警力,实现农村天天见警。截至目前,已有8379名民辅警下沉到1996个行政村和313个社区,驻村民辅警、网格员、楼栋长定期入户走访,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时空守护百姓平安。
“1+2+N”模式的配置,更便于给予群众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呼之即来,来之能战。
民警进驻 网格如何建
同频共振确保“殊途同归”
警民共治,信息共享防范社会治安风险。吕梁市立足驻格(村)民辅警、网格员职责职能,回归主业办实事,不断提升警务工作质效。
勤务信息共享。驻格(村)民辅警在群内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重要指令、协查通报在10分钟内下达到各居民群。网格员日常工作中为基层派出所补充采集“一标三实”信息,同时发布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驻格(村)民辅警第一时间进行解答或上门处置,做到了数据信息的全面聚合,实时交换。
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8月24日,有人在汾阳市一个家长微信群里收取书费,细心的网格员发现此人的头像和群主班主任的头像一样,当她试图和此人私聊时,确定了发信息收费的并非班主任本人,而是另有其人。为了避免学生家长转款上当受骗,该网格员及时在群里发出预警信息,同时立即与文峰派出所驻村民警吕庆取得联系……收费“黑客”看见情况不妙,立刻退群,消失得无影无踪,“黑客”此次线上诈骗以失败告终。
捷足先登,防患于未然。临县公安局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努力推进争议处理关口前移,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2021年冬季,临县城庄镇“秋水柏林苑小区”的网格员成彪、高文宇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居民家中温度较低,住户对供暖非常不满。成彪和高文宇挨门逐户详细登记供暖不到位的住户,并第一时间将此情况上报。相关部门立即召开供暖不足居民碰头会,并安排物业上门检修供暖管道、安装平衡阀,网格员同时拿温度计一日三次上门测量。经过多方的努力,供暖问题解决了。“家里暖气温度很低,我们本来打算集中几户人家向政府反映,没想到网格员多次上门走访替我们转达了意见,而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之后镇里包村干部、派出所所长还逐一上门回访。有苦有处诉、有难有处说、有问题有人来解决,如此联动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提及供暖事宜,该小区的住户刘先生如此感言。
问题隐患共治。驻格(村)民辅警、网格员深入辖区出租屋、商户、宾馆、厂矿、企业等重点场所,排查各类重点人员、治安隐患,织密“平安网”。对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做到“四到位”:线索摸排到位、思想教育到位、动态管控到位、“五包一”落实到位;对重点场所管理工作实现“四抓四促”:抓教育促提升、抓基础促规范、抓管理促防范、抓打击促平安。在临县公安局临泉派出所有一幅“活地图”,对辖区“九小场所”的登记造册细到极致,房东、租赁户、店铺、宾馆等相关信息排查到位,做到底清数明。该所通过大起底、大宣传,提高了店主、住户的防火防盗和遵纪守法意识。临泉派出所所长苗彦峰表示,网格员不仅在大起底、大排查工作中起到“主力军”作用,还经常为派出所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助力侦破工作。
截至目前,吕梁全市共排查隐患3756起,处置3748起,获取案件线索318条,协助破获各类案件96起。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6.18%,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9.63%,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矛盾纠纷联调。驻格(村)民辅警联合网格员、楼栋长入户走访,紧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物业、婚恋、邻里等矛盾纠纷,开展“拉网式”排查,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联动开展教育疏导、协调化解,从源头上遏制矛盾纠纷和“民转刑”案事件的发生。借助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工作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警民互动、信息共享的目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靠“理”解开心结,用“法”化解矛盾。离石公安分局西属巴派出所实现了将社区警力由以往“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让有限的警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该所成立的“金虎调解室”被当地群众称为“金牌调解室”。退休民警陈金虎在多年的公安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他离岗不离职,主动联络社区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村干部协助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当好“解忧人”,办好为民事,仅2021年经他手就调解了30余起疑难纠纷,获得了群众好评和组织的肯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要的是群众路线走得好。”在总结其经验时,该所所长徐明生如是说。
都说调解是件棘手的事情,汾阳市公安局文峰派出所的“四、三、六”调解法为调解难题“解密”。该所建立民辅警与网格员相互呼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机制,“警格+网格”双格入户、双格服务、“双格”齐下,了解社情民意、重点人员的思想状况以及生活现状,分析研判治安隐患,及时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该所在“三语”调解室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同时结合“德、仁、礼”的儒学思想,以具有多年基层经验的老民警张中峰为主导,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四、三、六”调解法(“四路径”:党建引领、群众路线、人民满意;传帮授带、法理调解、能力提升;静观静听、释放怨气、情绪降温;看清本质、找准七寸、融化症结。“三关键”:锁定人心、人性、人际关系,了解诉求;找准重点、痛点、切入堵点,对症下药;抓住心情、详情、解决事情,药到病除。“六要决”:幸福礼让,主动找错,自动认错,换位思考,换位做人,换位做事。)同时采取“民调入室”“律师入室”多元化机制,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做好服务群众贴心人,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和谐社区建设逐步深入民心。
调解有妙招,打好“感情牌”。2022年6月15日,石楼县灵泉镇王村网格员李建锋在摸排矛盾纠纷时,发现石楼火车站铁路项目部施工队在该镇水库附近进行铁路护坡维护时,因大型器械施工通行时占用村民耕地一事与村民发生纠纷,导致工程无法进行。网格员李建锋第一时间将此情况上报给灵泉派出所,所长霍建平高度重视,责成当日值班的副所长王伟着手处理此事。王伟、李建锋等一行立即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调解,苦口婆心、费尽口舌,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协议,铁路维护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王伟说,在调处群众矛盾纠纷时,有时需要打“感情牌”,而这“感情牌”就建立在平时的群众基础上。
早发现,早调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4798起,化解4702起,跟踪调处96起,化解率达98%以上。
服务创新联动。结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下沉民辅警、网格员联合开展“入户敲门”行动,以案说法,发放宣传资料,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主动创新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贴心办”“上门办”“代跑办”,办实事、好事1896件,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小网格关系大平安,网格里的“民辅警+网格员”就是一个“平安哨”“线上+线下”服务零距离,“网言网语”交流互动无缝隙。广东深圳廖女士的大女儿玉萍(化名)于2021年6月离家出走,一直杳无音信。近日,其小女儿突然收到来自离石区的一个快件。廖女士打电话到吕梁市110指挥中心求助,让帮助查找其女儿的下落。2022年8月28日下午,西属巴派出所接到指令后,立即与廖女士沟通,从快件单获悉寄件人是从辖区上安村投递,社区民警温振宇立即在上安村网格员群内发布查找玉萍的信息。与此同时,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展开了“拉网式”排查,经过近24小时不间断走访,终于确定了寄件人玉萍的详细地址。随后经过社区民警温振宇和调解员陈金虎两个多小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和教育,离家出走的玉萍终于答应回深圳老家。该所民警第一时间把找到玉萍的消息告知其家人。廖女士给所长徐明生发信息感谢道:“不到一天的时间,你们就帮我把女儿找到了,辛苦你们了,悬了一年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今晚总算能睡个安心觉,非常感谢你们。”
在最急上见真情、最盼上赢民心。汾阳市公安局西河派出所“警网融合”知民意,凝心聚力守民心。2022年3月26日,社区辅警梁继光走访吸毒前科人员冬冬(化名)时了解到其待在家无所事事,且因为心情不好每天喝酒消愁,两口子经常因为琐事吵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梁继光联系片区网格员,多次和冬冬座谈交心,交谈中了解到冬冬会打饼子的手艺,其本人也表示愿意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民警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帮助其在西关正街乡政府附近找了个小门店,冬冬便做起了打饼子生意,而且生意红火。最近,派出所民警到冬冬的饼子店回访,其高兴地告诉民警,如今每天忙着做生意挣钱,家里不缺钱花了,夫妻俩的拌嘴也少了。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群众的一句评价、一声感谢,是对公安民警工作的最佳褒奖。
警务变化 网格咋适应
有效探索换取“蹄疾步稳”
固化机制,高效联动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吕梁市将“警网融合”工作全面嵌入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推动基层社区治理与城乡社区警务机制高效融合。
孝义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公安工作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牢固树立“群众第一、基层第一、民警第一”的理念,全力推行“一格(村)一警+”社区警务战略长效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强大的基层基础支撑。该局“一格(村)一警+党建”,通过积极依靠动员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力争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一格(村)一警+网格”,把网格作为警务工作的支点,民警与网格员互通信息,推动“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防控力量在网格内积蓄、防控措施在网格内落脚”,形成群防群治力量和各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1+2+N”的基层警务融合发展新模式;“一格(村)一警+群防”,通过“一格(村)一警+治保、+内保、+治安巡防、+信息员、+保安”等力量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安防范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力争实现群防群治全覆盖;“一格(村)一警+科技”,通过“一格(村)一警+信息、+网络、+职能”等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引领基层警务的引擎作用,力争实现科技支撑全覆盖;“一格(村)一警+宣传”,通过“一格(村)一警+法律法规、+道德约束、+方针政策、+安全防范”等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群众法治素养、道德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力争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该局崇文派出所以“四个一”为抓手,一张网绘到底,全力构筑“树状”区域治理格局;一个团队作战,不断充实结构多元、形态多样的队伍力量;一个平台统揽,推行“大数据+网格化+红马甲”的工作体系;一套机制保障,实现迅速反应、精准解决、闭环管理的高效处置。从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事情做起,切实履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警务,强力推进“警网融合”,有力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效果,持续释放“警网融合”最强能量。
固化警民恳谈机制。聚焦社情民意,以警民恳谈为载体,与社区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逐一研究、解答、整改,实现警民互动常态化。
固化双推送机制。聚焦公安实战,网格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推送网格内的各类问题、治安防范重点,民辅警及时为网格员提供支援,协助解决疑难杂症,切实提高辖区内的风险预测预警预防和高效联动处置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离石公安分局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开展政法干警编组下乡暨“一格(村)一警”社区警务战略,抽调365人,成立了195个工作队,主动对接社区村委,让警察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成为现实。该局凤山派出所严格按照“强基础、强治理、强服务,促转型、促发展、促稳定”的要求,把社区警务工作全面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联手网格员深入居民住户、社区街道、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意,说事议事面对面,架起警民“连心桥”。该所辖区后王家坡地处三岔路口,此处路边商贩占道经营严重。近期,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在走访中,附近居民怨声载道。为美化市容市貌,提升街道总体形象,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该所通过多方努力与相关部门组织了40人的“说事议事”,决定建一个便民市场,集中管理,而且已经形成结论性意见。民有所呼,警有所应。凤山派出所民警积极帮助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中切身利益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实实在在把民生问题当成了一件大事来关心关注。
固化双向考评机制。聚焦群众满意,推行驻格(村)民辅警与网格员双向考核制度。由社区民警对网格员开展矛盾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基础信息采集等情况进行综合打分考评;把网格员、楼栋长、辖区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纳入驻格(村)民辅警个人年度绩效考核,通过双向考核,不断激发团队活力,形成工作合力。
每一次有益探索都是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宝贵经验,检验的唯一标尺就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吕梁市以“一格(村)一警+”城乡社区警务新模式,打造出服务基层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更好地释放了警力资源,有力放大了服务优势,促使辖区社会治安走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成功路径。
李长富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