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

智慧赋能巧解治安难题

沁水县端氏中心派出所为基层治理注入“硬核”力量

  沁水县端氏镇辖区土地面积257平方公里,有2.5万常住人口,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达到420余家。处于沁河中游的端氏镇既是交通枢纽,又是商贸工业重镇。随着煤层气开发项目的迅猛发展,占地补偿、工人务工矛盾频发;租赁房屋、娱乐场所、饭店酒店形成治安乱点难点。
  面对这道“治安难题”,端氏中心派出所所长李峰和民警们对近几年的警情进行深度研判。李峰说:“我们对近三年2300多起警情进行梳理,从468条重点警情中筛选出48条,一个一个盯办,力争给百姓一个满意的结果。”
  在深入调研、深度研判的基础上,沁水县公安局和端氏派出所为端氏的基层社会治理绘制推进蓝图:构建一个防控体系,完善一套治理体系,两套体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智慧治理,群防群治。

一屏观全镇 一网连全域

  “9个民警管控257平方公里,说实话,管控不住。”端氏中心派出所教导员郭海燕介绍说,“所以,我们向科技要战斗力,建一个智能化防控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一网两圈三线四域’社会治安防控全息感知体系。”
  这个智能化防控体系,以公安视频专网为主,新建、整合、改造雪亮、天网、交通管理治安卡口等视频资源,形成了18套智能卡口、8套违停抓拍、一百多路全结构化相机、一百多路全高清数字相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和一千多路二类视频监控于一体的防控网。这张网全域覆盖“千年古镇”和“魅力端氏”两大防控圈;延伸了高沁线、坪曲线、端润线三条交通主干防控线;监管内部单位、重点场所、特殊行业、村庄小区四大行业领域,而且所有数据都可共享。
  一屏观全镇,一网连全域。道路有监控,巷道有探头,侦查破案有线索,打防管控有抓手。“全息感知”防控网建成后,可实时掌控社会面,可视化调度、扁平化指挥,实现闭环式管理。
  数字赋能,犹如“千里眼”“顺风耳”,可实现“第一时间锁定,全流程快速反应”,为精准防控注入了“硬核”力量。

主动管控 主动服务

  防控网的深度应用,使网上巡逻、网上监管、网上指挥变成现实。精准防控也把民警从疲于应付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主动治安、主动打击、主动治理上。
  在“主动治安”基础上,民警发挥熟悉情况的优势,延伸打击触角,主动承办刑事案件。以整治社会治安乱点突出问题为导向,对“黄赌毒”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打击。今年2月,民警在出租房内打掉了一个以“敲锅”方式进行赌博的犯罪团伙,抓获7名涉赌人员。
  同时,民警将警务工作前移,将“事后处置”变为“提前介入”。今年1月,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作战中心民警视频巡查时,发现端润路上有辆车拉着棺材向辖区某煤矿方向驶去。经过深度研判,民警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某煤矿有人员因工伤赔偿发生矛盾,端氏派出所当即向该煤矿和相关部门通报情况,并派警力现场处置。同时,派出所提级启动“三长会商”机制,连夜调解7个小时,终于将事情圆满解决。

深度融合 群防群治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科技确实发挥了翅膀的功能,但群众依然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元素和基本趋势。”沁水县公安局局长刘勇说。
  端氏在社会治理上,一方面对警情、访情、舆情、社情“四情”融合研判,预警研判,指导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实现警民、警网、警务的深度融合,使群防群治网与人力情报网互为补充,相互支撑。
  端氏镇党委政府组建了一支40人的专职巡防队,实行双重管理,镇党委、政府负责巡防队的经费保障,派出所负责巡防队的日常管理和使用,参与派出所的防范、打击和管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治格局。
  同时,警务工作与综治网络员“捆绑”,推行“警格+网格”,第一时间发现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妥善处理不稳定因素,第一时间回应民生诉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了现实保障。
  此外,在“三长会商”基础上,推行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法庭庭长、镇政府区长、行政村村长“五长联调”机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沁水公安布局的一盘大棋。端氏中心派出所深入实施“圈层防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工程,实现从条数据到块数据、从点到线到面、从网上到网下、从地域到空域的质的提升,织就“科技+群防”的防控网络。这一切,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平安端氏、平安沁水的题中应有之意。  

本报记者郭志平 通讯员席永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7期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3期

  • 第2022-10-12期

  • 第2022-10-11期

  • 第2022-10-10期

  • 第2022-09-30期

  • 第2022-09-29期

  • 第2022-09-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