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做好“家门口”的暖心服务

山西综改区检察院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以下简称综改示范区)是全省深化体制改革的示范区,创新生态的先导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城市群的南引擎,辖内拥有各类企业4万余家,其中民营企业占较大比重,且多为中小微企业,企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营商环境,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自2021年12月9日挂牌成立以来,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检察院(以下简称综改区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紧紧围绕综改区管委会“走在前、作示范、创一流”的发展思路,立足检察职能,依托区位优势,精准服务大局,量身定制“产销对路”的检察产品,着力打造综改检察“金字招牌”。针对综改示范区企业集聚的特点,将助推“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建设纳入重点检察工作推进,全力为综改示范区经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企业“家门口”的检察院,综改区检察院立足“四大检察”融合发展和检察一体化,在全省率先成立“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办公室”。通过实行“四检融合”一体化工作机制,打造涉营商环境融合式、综合性专班办案模式,强化内部办案协同和外部衔接配合,积极履行“监督”“办案”“服务”三项职责,助力优化综改示范区法治化营商环境。

破题解码,凝聚合力

  综改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作为“窗口”业务部门,同时承担着12309检察服务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企业合规办公室等职能,在一体化统筹协同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检察服务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和天然优势。因此,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设在第三检察部,所有涉营商案件统一归口至办公室集中办理。
  为保障各项机制顺畅运行,从各业务部门抽调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等6名骨干充实办案力量。办公室成立后,以一体化办案模式凝聚力量定点发力,不仅破解了以往办理涉营商环境类案件各自为战、条线分割、协作不畅的弊端,也避免了因案件在不同部门间流转造成流程耗时拉长的问题。同时,“一站式”办案使案件办理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精品化,最大限度实现案件办理“环节最少”“用时最短”“质量最优”“服务最佳”的预期效果。

四轮驱动,高效履职

  涉营商环境类案件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外,往往也较为复杂,呈现各类诉讼交织、多项职能交叉、多部门履职的特点。鉴于此,办公室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有机融合、一体履职,结合运用“检察大数据”可以有效解决涉营商环境类案件监督线索因部门间联动配合不足造成信息损耗流失的难题,真正做到打破线索壁垒、强化信息沟通、规范线索移送,实现涉营商环境类案件在“四大检察”职能之间的线索同步发现、双向移送、协同办理,充分发挥出法律监督整体效能。
  在近期办理的周某某申请刑事立案监督信访案件中,同时发现了行政检察监督线索,及时交于办公室负责行政检察业务的员额检察官办理,第一时间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通过个案监督延伸至类案监督,从对刑事案件的监督延伸至行政案件的监督。
  办公室在“四大检察”履职中,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将“严管”“厚爱”并重,依法严惩侵害企业权益犯罪,帮助企业挽回和减少经济损失,全力推进企业合规改革,对符合适用合规整改条件的涉案企业,第一时间启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在办理郑某某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一案中,一方面保护了被侵害企业山西某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帮助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另一方面对涉案企业石家庄某设备有限公司开展了异地合规整改,使该企业得以守法经营、持续发展。
  同时,该院强化涉企民事检察立案、审判、执行监督工作,把好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入口关,有效保障企业在诉讼中的答辩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助力解决企业执行难的问题。
  该院还深入开展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在综改区各行政派驻机构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将在履职中收集到的企业所需所求,第一时间反馈给行政部门,实现检调对接,以“我管”促“都管”依法妥善化解涉及企业的矛盾纠纷。
  在公益诉讼检察中,该院更加注重“抓前端、治未病”,促进诉源治理,在源头上规范引领企业绿色发展,避免因行政处罚带来不利影响。

点面结合,多维服务

  办公室在办理涉营商环境案件的同时,还坚持同步延伸检察服务。
  注重“标本兼治”,及时发布典型案例。通过办理一起案件,帮助堵漏建制,来带动一批企业,引导合规经营,有效预防安全生产犯罪,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教育引导社会面”的良好效果。
  健全完善对接机制,推动检律深度协作。针对综改示范区绝大多数企业无专门法务的现状,办公室积极与省法律援助中心沟通协商,设立派驻综改检察院法律服务工作站,通过打造“集约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使综改示范区企业和群众的法律需求能够得到“一揽子”接收、“链条式”办理、“订单式”服务。
  深入开展联企服务专项活动,不断推出便民利企措施。拓宽送法入企渠道,通过定期入企走访调研、召开联席会议、举行普法讲座、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等形式,持续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合规建设、法治宣传等检察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已开展入企普法宣传20余次,发放问卷调查32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1100余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痛点、赌点问题,依法向有关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0余份。
  龙盛街与大昌路十字路口以北至开新街口路段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太原)工业园仓库周转的必经之路,但该路段通行狭窄且无交通标识,拥堵现象严重,影响了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针对这一情况,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办公室检察官依法向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综改大队和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建管部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书。两家被建议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整改落实,对该路段重新进行规划,合理设置交通标识标线,缓解了交通压力,帮助企业解决了周转仓库周边长期拥堵的老大难问题。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办公室的成立,为涉营商环境案件开通了绿色通道。办公室将进一步出台和细化各项工作配套机制,更好实现履职环节的统筹协调,以能动、优质、高效的履职推进各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措施“掷地有声”“落地生根”,切实当好民营企业的“老娘舅”,为助推综改示范区“三无”“三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力服务保障综改示范区经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综改检察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李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20期

  • 第2022-10-19期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7期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3期

  • 第2022-10-12期

  • 第2022-10-11期

  • 第2022-10-10期

  • 第2022-09-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