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太原市迎泽区青年路二社区坚持居民有所需、社区有所为,创新实施“微服务”,从聚焦居民身边“关键小事”做起,用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居民信任和支持,让个性化服务的阳光照进群众心里。
守好社区防疫“最后一米”
“小郝你好,我扫码出来是蓝标,在高速口无法离开,这可怎么办?”一天晚上11点半,网格员郝佳慧接到居民彭先生打来的求助电话。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由于没提前报备和预登记返(抵)并信息,加之回来时间太晚、又不在指定高速口,彭先生无法顺利回家。郝佳慧挂掉电话、安顿好孩子后,马上与交通卡口工作人员联系。经协调,双方确定采取“点对点”交接方式,送彭先生回家。一连串工作结束已是半夜两点,郝佳慧回家看着已熟睡的孩子,睡意全无。她在工作日志上写下:“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我必须做好,不能让居民回不了家!”
尽最大努力解决居民“愁心事”
9月底,青年路20号院正值老旧小区改造。网格员邵虹在日常摸排中了解到困扰小区居民的烦心事:“我们的房子裂缝,下雨还漏雨,社区能不能帮忙修一下?”“楼道的窗户年久失修,太危险。”……邵虹将居民诉求一一记录,梳理清楚后,第一时间向社区反馈。
社区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工程改造得以初见成效。“现在道路平整,管线入地,窗户也换新,一切都在变好,感谢社区的帮忙。”居民张阿姨开心地说。
随着网格员队伍不断充实壮大,居民的“急难愁盼”有了着落,网格员们用行动架实了社区与居民间的“连心桥”。
面对面精准服务退役军人
网格员贾青负责社区的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前段时间一直忙着为伤残军人进行信息采集和年度认证。
辖区伤残军人张源行动不便,居住地离社区服务中心又比较远,每年的信息采集都是个大难事。今年刚接手这项工作的贾青立即联系其家属,询问住址后,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驾车上门为他核实信息、拍照认证,还代表社区送去祝福和慰问,并嘱咐他有需要及时联系社区,社区会为他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社区精细化管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不论是疫情防控、信息采集等工作,还是日常管理,小小网格都发挥出了大大的作用,真正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全面化、精准化、有效化。
本报记者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