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铸就“大平安”。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隰县以“网格+微信警务室”联建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信息共享、专群结合、警务前移、资源整合,不断打造基层治理升级版。
队伍整合 联动共建
提升基层治理活力
强化政策支撑。隰县制定出台了《隰县网格+警务室联建工程实施方案》《“网格+警务室”联建工程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文件,通过“警格”与“网格”的融合,打造联勤联动、互相配合、资源共享、问题共治新模式。
优化队伍力量。城市社区实行“一社区N民警N辅警+网格员”,农村实行“一村一警一辅警+网格员”,将511名民、辅警下沉到175个网格当中,实现格格有警,天天见警。
固化工作模式。民警负责专门指导、支撑网格内各类警务业务工作,发挥预防、预警、侦办案件、服务群众等警务功能。网格员对发现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和苗头性问题,及时联系民警协同解决,网格员负责事后回访,确保案结事了,形成“发现—处置—回访—销号”的工作闭环。
职能互补 联动共治
提升专群结合内力
联动开展信息采集。警务室民警根据辖区治安状况,将各类预警信息、重要指令、协查通报,快速推送至网格居民群。网格员协助基层派出所补充采集“一标三实”信息,推进“一户一档”建设。
联动排查治安隐患。网格员配合民警深入辖区出租屋、商户、厂矿、企业等重点场所,排查各类重点人员、治安隐患。今年以来,共排查整改各类隐患63起,全县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6%,县城“盗抢”案件实现“零发案”,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联动调处矛盾纠纷。警务室民辅警联合网格员入户走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及时发现各类因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一般矛盾纠纷就地协调化解,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积极协调有关调解组织和职能部门进行调解。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183起,化解176起,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联动宣传防诈信息。1-9月份,通过“微信警务室”累计推送防诈信息473条,解惑答疑7000余次,处置各类预警18980条。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5万余人,群众占比全省第一个实现60%,被临汾市公安局通令嘉奖。
联动开展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网格+微信警务室”优势,民警、网格员对居家监测、隔离人员施行“一日三见”措施,摸清人员底数、讲清注意事项,说明法律责任,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防疫规定。
数据赋能 联动共享
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搭建居民微信群。按照村村建群、栋栋有群、户户进群的标准,搭建居民微网格微信群2740个,发挥线上微平台发动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深化信息化建设。把公安“雪亮工程”整合接入综治中心,更新升级县级中心监控大屏、村(社区)中心电脑等设备,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信息化、可视化支撑。
开通“智慧政法”服务平台。在“网格+微信警务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建立“政法干警包乡联村”机制,并开通了“隰县‘智慧政法’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群众可以线上查询本村包联民警、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及网格员的具体情况,对矛盾纠纷调解、警务处置、法律服务、公证服务、网格化管理等进行咨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本报记者袁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