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消防安全集中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抽调11辆消防车和60名指战员组建集训队,从国庆开始放弃休息,实施常态化驻勤备战,开展各种实战化训练,磨炼打赢制胜本领。
张国华:身先士卒冲在前
张国华,中共党员,2004年12月参加工作,三级消防长,现任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站长助理。
作为一名灭火能手,张国华始终坚守在灭火救援的第一线,18年积累灭火救援经验,练就了一身临危不乱、胆大心细的好身手。攻坚行动以来,他主动请缨,身先士卒,为队伍提供专业化保障和核心技术能力支持,带领队员学习操作掌握各类器材装备,从一日生活制度到日常工作训练,他时刻起到带头作用,赢得了全体队员的认可。操课训练中,他刻苦钻研,勤于学习;在每次体能和业务技能训练中加倍努力,积极主动学习要领,认真思考。他始终坚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牢记学好武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性,做到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攻坚行动以来,张国华果断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其间,他想家人了,就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家人见面。妻子对张国华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和理解,她说:“虽然有时候会因为他不在身边而难过,但我体谅他、理解他,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照顾好家庭,做他最强大的后盾。”
蒋鹏:只讲责任,不讲条件
蒋鹏,中共党员,2014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战斗班副班长。
入队8年来,蒋鹏始终坚守初心,敬业奉献,在面对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时,他总是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参与灭火及抢险救援行动1200余次。攻坚行动以来,他始终以身作则,刻苦训练。虽然平时他不多言语,不计名利,但他那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朴实的奉献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他经常跟队员们说,“既然选择了战斗员这个岗位,就要做好自己岗位上所有的工作,克服各种困难,踏踏实实履行职责使命,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干一行爱一行,是蒋鹏最朴实的写照。因工作原因,他多次延期休假,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队站工作中。他以“只讲责任、不讲条件”的态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忠诚誓言。
郝时雨:永不服输的硬骨头
郝时雨,2020年12月参加工作,预备消防士,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消防员。
作为一名消防救援人员,他以“政治坚定、本领过硬”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训练,把自己磨砺成为一名身体素质过硬的灭火抢险救援战士。自入队以来,他参与救援任务500余次,成功救助50余名被困群众,连续多次被选拔参加总队各项比武竞赛,曾在高层火灾扑救操法项目中取得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攻坚行动以来,他又投入到了新一轮高强度备战中,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练习好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训练,经常把身体弄得青一块紫一块,小腿全是伤疤,作训鞋也磨坏了好几双。“作风要严起来,思想要紧起来,行动才能快起来。”“我没问题的,保证落实。”这些话是郝时雨常挂在嘴边的。正是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让他能够高质量完成各种训练和演练任务,受到了队友的一致好评。
就是这样一名硬汉,即使离家不远,但因工作需要,也已经两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了。“我很想念二老,同时也热爱我的家乡。作为一名消防员,守护家乡的一方平安,是我的责任和使命。”他表示。
赵武杰:严于律己的模范
赵武杰,2019年5月入职,三级消防士,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消防员。
攻坚行动以来,赵武杰始终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履行一名消防救援人员的职责,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积极参加演练与拉动,发扬不喊苦、不喊累,克服万难的精神。坚持演练就是实战的原则,认真对待每次演练,在演练中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赵武杰始终将纪律摆在前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尊重领导,团结队员,是遵章守纪的模范。他常说,纪律是完成一切任务的保证,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会出战斗力,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作为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家在本地的他却由于工作原因几乎很少回家,每次父母在家中看到消防车,总会问是不是他回来了。正是家人的支持,才让他可以一心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工作中。
王月明:战勤多面手
王月明,中共党员,2010年12月参加工作,一级消防士,现任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通信保障班班长。
作为一名多面手和业务骨干,他身兼通信员、接警员、新闻宣传员、火场文书、信息资料员等多职,为了胜任工作,他自我加压,积极摸索和专研各个岗位所需的业务技能。攻坚行动以来,他带领年轻队员钻研业务,全面提升个人通信业务能力,对4G单兵图传、卫星电话、无人机、布控球等通信设备进行充电测试,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确保灭火救援作战过程中,通信畅通,准确上传下达各级命令。此外,王月明认真学习无人机航拍建模、三维建模态势标绘、作战力量部署图制作等内容,并将学习的成果运用于实战,更好地帮助指挥员在灭火救援作战中作出重要决策。
工作12年以来,王月明从未真正陪家人陪儿子过一次春节、一次儿童节。“虽然过节时不能陪我的家人,但看着家家户户欢乐祥瑞,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魏富龙:最美水下“逆行者”
魏富龙,中共党员,2013年9月参加工作,二级消防士,现任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战斗班班长。
入队9年来,魏富龙始终恪尽职守、忠诚履职。他先后多次参加支队级、总队级比武竞赛,曾荣获嘉奖5次、优秀士兵2次、先进个人3次。作为一名潜水员兼战斗班长,他先后参与处置灭火及抢险救援行动1000余次,营救被困群众300余人。攻坚行动以来,他主要担负潜水救援和警戒工作,为了练就过硬的水下本领,他积极翻阅潜水技术书籍,向有经验的潜水员请教,利用水域救援演练的机会积极开展训练。救援水域不同于普通水域,水下能见度低,杂物多,他刻意给自己设置潜水难度进行仿真训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逐步成了水下救援的行家里手。
一家不圆万家圆,在魏富龙勇做排头、敢打敢拼的身影背后,他还有着三地分居的“小家”,有着多年未能陪伴左右的妻儿,有着儿子多次生病住院他都未能回家看望的遗憾。但他更是一名坚强、忠诚的消防员。他用坚毅与信念,书写着对消防救援事业的忠诚与奉献。
张升政:火灾侦察尖兵
张升政,2010年12月入伍,二级消防士,现任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特勤班班长。
在他的消防生涯中,他始终以一颗对党、对人民、对消防事业的诚挚之心,履行着一名党员、一名消防救援人员的神圣职责,先后参加大大小小灭火战斗1000余次,成功参与处置大同市“6·16”西花园液化气爆炸事故、“4·30”大同市云州区火山群森林公园火灾等重大灭火救援行动。参加各类急难险重社会救援70余次,成功从火场、水中、高楼、事故车辆等抢救群众30余人。攻坚行动以来,张升政主要担负火场侦察任务,需要针对不同灾情,通过进入消防控制室和利用仪器检测等多种手段进行侦察,查明燃烧范围及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被困人员位置和数量。火情侦察员是第一个接近火场的人,如何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带回最完备的火场信息,为后期制订扑救方案提供最准确依据是他们的首要职责,为此张升政和队员们反复研究侦察修订方案,通过每次演练不断进行总结,提升侦察技能。
攻坚行动以来,张升政父亲身患疾病,需住院治疗,但母亲年迈,无法进行陪护。作为家中长子,他理应回家照料,考虑队伍任务重、人员少、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他在安顿好家里后,又投入到了训练中。
韩霄:放弃婚假坚守岗位
韩霄,2019年5月入队,二级消防士,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消防员。
接到集训任务时,韩霄正准备休假与妻子于10月3日举行婚礼。作为一名消防员,他深知,越是工作紧任务重的时候,越不能“掉队”,为此,他与妻子商量,等任务结束后再补办婚礼。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后,他及时赶赴跨区域增援队伍中报到。
他认真对待每次训练,在训练中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坚持将职业特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装备升级,解决了训练中遇到的瓶颈。
刘泳君:一丝不苟的装备技师
刘泳君,中共党员,2015年9月参加工作,三级消防士,现任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装备技师。
作为一名装备技师,刘泳君深知装备的状况关系到每一次救援和执行任务的效率,熟悉装备、维护保养、技术革新是他的主要任务。他将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每日积极对车辆器材进行检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日常做好器材维护保养的同时,及时对损坏的防护装备进行拆换维修,切实做到让每一件防护装备都完整好用,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家中独子,刘泳君因工作原因常年不能陪伴在父母左右,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刘泳君干好工作的巨大动力。父母将家中的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解除了刘泳君的后顾之忧,使他能够一心扑在工作上。每每提到这些,作为硬汉的他泪水却在眼里打转。
吃苦不言苦,受累不怕累。敢于拼搏,勇于进取,他们诠释着古城“火焰蓝”的血性担当,正是这些蓝朋友的守护,人民群众才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为永远奋进的“火焰蓝”点赞。
通讯员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