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长治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你好,我家发生火灾了,请你们迅速调派消防车过来灭火……”“某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有人员被困……”参加消防工作10年来,这样的电话,这样的情景,不断重复,刘建军一直秉持“在岗一分钟、尽责60秒”工作理念,坚持用心值守好每一班岗、用情接好每一个电话,他怀着对消防救援队伍的挚爱与初心,用119报警电话架起了一座又一座的“生命的桥梁”。
他是生命财产安全“守夜人”
“警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对于群众而言,119不仅是报警电话,也是咨询、求助的平台,对于刘建军而言,119不仅是工作岗位,也是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2014年8月17日凌晨1时30分许,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正在值守席位的他迅速接起电话:“您好,119指挥中心。”电话那头情况紧急:“长治市高新区景山花园一住户家中发生爆炸,建筑倒塌,有多名人员被埋压。”
听到传来的爆炸声和多名人员被埋压的消息,刘建军详细了解情况后迅速调集了周边救援力量前往现场进行处置。
整整一个晚上,不断有报警电话接入,因小区爆炸、楼房倒塌,部分居民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恐慌,焦躁的情绪使其不敢下楼撤离到安全区域,刘建军不断安抚着报警人的情绪,不间断与其进行对话:“请您不要害怕,我们的救援人员已经在场,已将您的具体位置推送到我们的现场救援人员,他们很快就会到达。”直到报警人安全转移到事故现场外围后,刘建军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继续接下来的警情跟踪工作。
他是业务工作的“主心骨”
工作期间,刘建军积极参加各种培训。2016年4月,他赴南京士官学校参加第七期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师资骨干培训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助力提高指挥中心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水平。2016年7月,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组织全省指挥中心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成立了教学示范队,刘建军受邀担任教员,在教学示范期间,他不仅将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也将在南京士官学校所学的知识一五一十地分享给了每名学员。
不仅如此,为培养支队全体接警员职业素养,规范119接处警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刘建军多次组织全体接警员对部局、总队下发的《指挥中心业务指导手册》《力量编成和灭火救援等级调派规定》《119警情受理流程》《信息报送规定》等各类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并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加以强化。
工作中,刘建军还参与制定了《支队机关“一体化”战备值班值守工作规定》《灭火救援安全推送》《长治市消防救援支队大队、站值班工作规定》《长治市消防救援支队执勤车辆、通信装备、系统报修报停规定》等各类规章制度,有效提升了119接警服务工作水平和接警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了接警员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对指挥中心工作的全面提高起到了助推作用。
他是接警岗位的“活地图”
作为119接警员,熟悉辖区内道路交通及水源情况是最基本的要求,刘建军在入职之初,对长治市的地理环境知之甚少,为了快速锁定报警位置,最快、最精准地调派力量,他一有时间就钻研、手绘辖区地图,对于一些模糊的地方,他还会实地采集信息。
刘建军说:“只有对地形了如指掌,才能第一时间将最优的路线告知行车驾驶员,以最快的时间到达灾害地点展开救援。”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辖区的大街小巷就像是立体沙盘一样牢牢地刻在他的脑海里,大到一栋建筑物的构造,小到每一个消火栓的位置他都烂熟于心。
从事接警员工作的10年里,刘建军已经磨炼出冷静、镇定的性格,起到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催化剂”作用。他说:“我们就是那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接警员,也是那个当您遇到困难、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酷暑还是严寒,永远在您身后的‘长治119’。”
10年的坚守,10年的付出,刘建军从未松懈,始终坚守一线,在本职岗位上忠诚履行职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国家消防救援人员应有的作风,履行了一名党员、一名消防员、一名接警员的职责使命。
本刊记者王若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