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关注

消防诈骗套路多 知己知彼护安全

  • 消防人员制服展示图

  •   消防诈骗,即不法分子打着消防的名义,使出种种手段,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9月17日,上海市江苏路附近有两名身着制服的男子走街串巷,通知沿街商户于当日下午开会。参会商户表示,两名男子在会上介绍了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现场兜售消防器材。
      据办案机关介绍,这两名男子以消防公益宣传的名义,到处讲课并兜售高出市场价近10倍的消防产品。
      2019年10月,福建宁德蕉城公安接到线索称,有人冒充消防部门前往各企事业单位,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为由,销售消防器材。获悉线索后,公安立即展开侦查。据办案民警介绍,以张某为首的作案团伙在宁德各地冒充消防部门,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为由,向企事业单位销售消防器材。截至被抓获时,该团伙已在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招摇撞骗。
      消防诈骗不仅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干扰了正常的消防管理秩序,也极大破坏了消防救援人员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社会形象,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如何避免被消防诈骗,首先要了解犯罪分子惯用的八大套路。
      劣质产品,高价推销。一些不法分子出版、盗版各类消防书籍、图册和音像制品等,物色联络员派驻到全国各地,以诈骗手段高价推销这些劣质产品。
      假装检查,收取罚款。不法分子会学习消防专业术语,并认真制作可信度强、仿真度高的假证件、假文件冒充执法人员,对单位或场所开展强行检查,然后以场所存在火灾隐患为由,进行“高额罚款”。
      上门检查,强行推销。不法分子冒充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到各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检查后往往以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等消防安全器材配备不足或损坏为由,推销不合格的消防产品,进而从中渔利。
      发布通知,骗培训费。传真至单位带有消防部门公章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企业单位进行新的消防安全条例培训,并将培训费存入私人银行账号。
      征收“押金”,允诺退款。打着“消防安全防火”等旗号,到处征收“押金”,并声称只要在一定时段内不发生任何消防安全事故就能全额退款。
      免费培训,推销器材。打着防火中心、消防宣传中心等旗号,主动联系单位,免费讲授消防知识,讲座结束后,他们会拿出一些灭火器、防烟面具、救生绳等消防器材,进行推销。
      “便衣督查”,上门恐吓。不法分子假冒上级消防执法人员,自称“便衣督查”,以恐吓、威胁举报等手段推销消防产品、承接消防工程。
      电话威胁,推销器材。不法分子在对企业进行电话营销过程中,自称是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强行向各企事业单位推销培训书籍及消防器材,一旦企业提出异议,他们则以消防审批、验收不合格等理由相威胁,迫使被害人就范。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除了摸清犯罪分子的诈骗路数外,广大群众也需要有第一时间识别消防工作人员身份的“火眼金睛”。
      据了解,消防工作人员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会要求两人以上,身穿制服,并出示工作证件。所以,当群众对消防工作人员身份有所怀疑时,可以要求其出示有关证件,并及时与消防部门取得联系,若发现为假冒者,注意收集证据,立马向公安机关报案。
      除此之外,消防部门面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培训均为免费,不存在也不可能出现任何收费的品类、项目,更不存在所谓的必须购买教材。而且,消防部门从不生产、经营、贩卖消防设施设备或器材装备,更不可能打着任何旗号推销、强制销售消防产品。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给予单位或个人罚款的行政处罚时,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和罚款缴纳通知书,罚金绝不会通过转账等方式汇入个人账户。

      据中国消防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06期

    • 第2022-12-05期

    • 第2022-12-02期

    • 第2022-12-01期

    • 第2022-11-30期

    • 第2022-11-29期

    • 第2022-11-28期

    • 第2022-11-25期

    • 第2022-11-24期

    • 第2022-11-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