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法律援助

架好民生法治“连心桥”

运城市司法局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公共法律服务是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基石工程,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运城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强化平台支撑
服务站点“全覆盖”

  运城市司法局致力于大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7个公共法律服务站、2373个公共法律服务室;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机制。通过以上举措,实体、热线、网络实现融合贯通,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强化供给质效
法律服务“零距离”

  运城市司法局持续开展“法惠民生——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在身边、精准化、菜单式”活动,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连续四年将“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便民工程”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累计为30万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办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5000余件;在市县信访、法院、妇联、军人事务管理局、法律援助中心等有关行业单位建立34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与法、检、公和行政执法等部门沟通建立法律援助联动机制,形成协同推进、有机融合的援助工作格局;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全市各村均建立了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吸收村法律顾问、村“两委”干部、调委会成员加入,为居民提供了法律咨询、矛盾调处和法治宣传服务,实现了在线法律服务和线下法律服务的对接。

强化多元联调
息诉罢访“促和谐”

  近年来,运城市司法局创新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社会治理体系的探索实践,全力推动“枫桥经验”运城实践。推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2565个,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站调处、一地化解”,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成立运城人民调解协会,在全市打造了43个品牌调解室,全市共建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3613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47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152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312个,人民调解员11978名,五年累计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万余件,就地化解率达98.9%,极大的丰富了纠纷解决渠道。鉴于运城市司法局在四级矛调中心的建设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人民日报》以“一窗办理、化解纠纷”为题进行了报道,“运城市聚焦四级矛调中心建设,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大调解格局”作为全省法治建设领域典型经验予以推广。

强化依法治理
普法宣传“化民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运城市司法局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共建设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101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县级覆盖率达100%,法治芮城主题公园、国家税务总局万荣县税务局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稷山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临猗县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被评为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截至目前,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个;在市电视台开设“法治面对面”栏目,组织开展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反有组织犯罪法、安全生产法、法律援助法等宣传活动,通过以案释法、学习培训、“法律六进”等方式,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服务群众更“聚人气”,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运城市被全国普法办评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运城市司法局被评为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过去,成绩斐然,未来,继往开来。运城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更好地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通讯员赵生辉 秦姗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12期

  • 第2022-12-09期

  • 第2022-12-08期

  • 第2022-12-07期

  • 第2022-12-06期

  • 第2022-12-05期

  • 第2022-12-02期

  • 第2022-12-01期

  • 第2022-11-30期

  • 第2022-11-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