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山西监狱

“善文化”点燃新生梦想

  “依法治监传承国学播善念,以文正心景仰先哲做善人”,走进沁水监狱大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这样的巨幅对联。这不仅是沁水监狱长期以来致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善文化”教育的目标,也是监狱今年聚焦省局“八大工程”扎实推进罪犯“善文化”教育的真实写照。
  “真正致力于改变的人,首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心智”。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沁水监狱以“善文化”为平台,精心打造特色教育文化品牌,积极寻求促使罪犯内心改变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浓浓氛围 陶冶罪犯情操

  实践证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以“善”为核心的监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沁水监狱紧紧围绕“与善同行”教育主题,先后完成了大墙文化、道路文化、广场文化、习艺文化、通道文化、床头文化、活动室文化、墙面文化“八个区域”建设,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
  进入监内大门,“善文化”标识与这里的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形成一道道独特亮丽的风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格外引人注目。监内主要岔路口古朴典雅的指路牌,清晰标示出监内主要场所布局;“忠和”“爱德”四个大烫金字醒目地悬挂在监舍外墙,分别代表着监区文化特色名片。
  监舍内,以座右铭、心语、愿景、亲情寄语、亲情照片为内容的“床头文化”温情满满,催人励志,召唤罪犯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监舍通道,悬挂的各种励志名言警句标语,“走廊文化”润物无声;活动室图书琳琅满目,罪犯在民警指导下,浸润在国学文化的海洋……
  甚至于监舍每层楼道地板上,都由LED灯光透射着以“善文化”为内容的名言警句。犹如黑夜中的灯塔,照亮罪犯改造前行的道路。浓浓的文化氛围,将“学善、知善、向善、行善”的改造观念深深植入罪犯心田,用经典文化沁润其贫瘠的心灵。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罪犯的心智、认知、思维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罪犯王某从小失去双亲,养成了我行我素生活习惯,规矩意识、法治意识淡薄,最终锒铛入狱。民警在与其交谈中发现,尽管王某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但由于该犯从小由姑姑、叔叔等亲戚抚养长大,十分注重亲情。对此,民警从孝道故事讲起,并为其借阅了《了凡四训》白话版,要求每日书写学习心得。经过几个月的观察,王某的改造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生活信心、改造信心明显提振,多次得到监区的肯定和表扬。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在古人微言善行的感召下,终于走出了心灵的雾霾。

多彩活动 厚植善念善行

  “沁润心灵,上善若水”,是沁水监狱“善文化”建设长期秉承的理念。近年来,在强化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监狱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圣言点亮心灯,经典沁润心灵”主题教育活动,力求通过特色文化教育,培育罪犯善德、善念、善行,激发内生改造动力。
  每季度组织举办一场“与善同行”专题讲座。邀请社会学者、专家、教授以及知名人士,系统地给罪犯讲解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的关系,进一步促使罪犯感受到了“善文化”的现实意义,善文化与改造的关系等;定期举办“善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定期组织全监罪犯在教育广场举行“善文化”经典诵读比赛。通过对《弟子规》《三字经》的诵读、歌唱、队形变换等演绎形式,表达罪犯向善、学善、行善的决心和信心;定期在文化广场举办以“感恩、尚美、向善”为主题的大型手语舞比赛活动。罪犯将《国家》《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以手语舞形式进行了激情演绎,传递改过向善的良好愿望。
  别具特色的“善文化”学习活动是罪犯最为称道的学习形式。监狱根据善文化的内涵,结合罪犯文化特点,自行编印了“善文化”学习教育读本、印制了专门的“善文化”学习笔记,并做到罪犯人手一册。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善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注入新的活力。
  监狱还紧密结合“逢节必教”活动。近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唱心中歌,扬真善美”卡拉OK歌咏比赛、迎新春“门楼装饰”评比、庆新春“善文化”系列趣味活动、“欢庆元宵”文艺节目汇演、“一封家书”征文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利用文化搭台的形式,让罪犯通过歌舞、小品、相声、游戏等多种形式尽情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善文化”的丰富内涵,促使罪犯在艺术的熏陶中体验乐趣、激发热情,传递改造正能量。
  “自入监以来,我已呈报了减刑。这么多日夜里,无时无刻不被监狱‘善文化’感染。你们要相信,儿子一定会变成一个善良的人。”罪犯张某在给家人拨打亲情电话时,信心满满地说。

沁润心灵 绽放生命之花

  “习惯了善良,也许会被人伤害,但唯有善的力量才能抚平心灵的伤痛。有了善,心里才会有光明,世界才会有温暖、美好和希望。”这是罪犯赵某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罪犯张某在监狱汇编的《学善笔记》中写到:近日,监狱多次组织开展“善文化”学习、讨论,思想认识有了明显的改观。“善文化”像一盏明灯,照射着我们在重塑人生的路途上自信前行。
  看到监狱自行编印的《学善笔记》《明善家书》《微善故事》系列教育丛书,不难想象,在沁水监狱,与罪犯赵某、张某一样感悟深刻的罪犯还有很多……
  通过对罪犯持续不断地推进“善文化”特色教育,“文化立监,环境育人”的教育改造理念已深深扎根在这片沃土,罪犯积极改造意识明显增强,学善、向善、行善风气养成,违规违纪率明显下降;文化建设的累累硕果助推监管改造整体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率、职业技能培训率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率连续多年均位于全系统前列。“善文化”特色教育已经成为沁水监狱一张靓丽的名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善文化”犹如一缕缕春风,沐浴、涤荡、净化着每一名罪犯的内心世界,促使一批又一批昔日的罪犯,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重塑新的人生。

  本报记者黄伯君 通讯员王晓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13期

  • 第2022-12-12期

  • 第2022-12-09期

  • 第2022-12-08期

  • 第2022-12-07期

  • 第2022-12-06期

  • 第2022-12-05期

  • 第2022-12-02期

  • 第2022-12-01期

  • 第2022-11-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