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是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渠道,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长治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省司法厅、省信访局《关于在市县两级深入开展访调对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六大访调对接”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全力推进“访调对接”工作在长治落地生根,有效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信访案件中的重要作用。今年9月,全省访调对接工作培训会在长治市召开。省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厅主要领导对长治市的做法作出批示肯定。
高位推动
构建“大访调”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访调对接”工作,长治市委书记杨勤荣在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耳东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人民调解,强化源头治理,构建现代信访治理体系,深入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和积案化解工作。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丁利军多次带队深入一线督导调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着力打造“访—调—裁—审—处”一体化机制,将访调对接工作作为其中首要环节、基础工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秦书伟指导成立全市调解员协会,对人民调解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在化解信访案件中的调解作用。
长治市司法局党组始终认为司法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化解信访积案和重大矛盾纠纷是司法为民和为市委、市政府分忧解难的重要抓手。为此,市司法局党组先后召开6次党组会议研究部署访调对接事宜,并联合市信访局召开4次工作推进会,牵头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开展访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访调对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市司法局与市信访局两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分管负责同志及市调解员协会会长为副组长,建立联席会议、业务培训、表彰激励、律师指导、定期回访、优秀案例发布等6项工作制度,构建了访调对接工作有领导统筹、有专人负责、有制度规范的“大访调”工作格局。
六大对接
打造“全方位”解纷机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长治市通过“六大对接”机制,推动访调对接工作快速走上正轨。
矛盾纠纷需要及时有效化解,首先要让信访群众清楚在哪里能够得到化解。场所对接是第一要务,经充分沟通协商,由市信访局在信访服务中心或多元解纷中心规范设立办公室、接待室、调解室、法律援助工作室、档案室等,为调解员入驻提供条件。如今,走进市信访局一楼,人民调解委员会牌匾醒目,多个功能室依次排开,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信访调处、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一站式服务,让前来办事的群众直呼方便,像这样的访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长治各个县(区)同步开设。
经费对接,建立信访局购买人民调解服务机制,市级访调对接工作经费36.8万元,各县区累计争取访调对接工作经费153万元;人员对接,依托市调解员协会成立市访调委,由人民调解、律师调解或行政调解经验丰富的7名优秀调解员组成,并诚邀回族优秀调解员加入,以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管理对接,市司法局负责调解员选聘培训,市信访局负责调解员考评考核,市调解员协会发挥设立主体作用,三方联动、无缝衔接;机制对接,市信访局发挥信访联席会议作用,把矛盾双方“请进门”,调解员通过“释法、说理、讲情”实现“事心双解”;多元对接,建立与信访局多元解纷中心的合作机制,使信访矛盾一个平台受理诉求、一套流程调解到底,实现了信访、调解“1+1>2”的效果。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用长治办法解决长治问题,坚持以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访调对接新模式。”长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先忠说。
闭环管理
助力“链条式”化解纠纷
六大对接是化解信访矛盾的“栖凤巢”,人员选配则是纠纷化解的“强引擎”。长治市在完善硬件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的基础上,多方选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选聘经验丰富的退休政法干警、基层优秀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年轻大学毕业生充实人民调解力量,并将各乡镇专职调解员纳入访调对接人才库;建立律师队伍,邀请全市10家律所、24名专业律师,参与访调对接工作,为调解工作提供免费的专业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完善行业专家队伍,针对城乡建设、劳动社保、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频发多发的重点领域信访事项,邀请16家行业主管部门、30余名业务骨干参与本领域信访事项调处工作。同时,定期组织调解人员开展法律法规、信访业务、调解技能等专题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信访接待部门受理信访事项后,紧扣“接待—分流—调解—反馈”四个环节,认真梳理当事人反映的事实和诉求。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的,导入访调对接程序,访调委接收信访事项后,采取现场调解、联合调解等方式,力争推动当事双方“事心双解、案结事了”。调解完毕后,一月内访调委向信访部门反馈调解情况,形成高效“闭环管理”信访化解流程。
“以柔性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将法、理、情紧密结合,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突出体现了信访、调解“1+1>2”的效果,彻底告别了以前赢了官司,却输了人情,造成一辈子打官司,三辈子结仇的不和谐因素。”长治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岗说。
因地制宜
释放“特色化”调解潜能
长治市坚持钻进去强试点,鼓励基层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治经验”。上党区、长子县、沁县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引领各县区访调对接工作扎实开展。
上党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三调八步法”工作模式。“三调”,即群众选调、背对背调、面对面调。八步法,即当事人可根据自己的信访需求,自行选择自己认可的调解员,由调解员分别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进行分析研判,最后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在一起进行调解,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进入调解小组合议,调解不成的信访事项,则返回信访服务中心进行复查复核,或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或仲裁程序。目前,上党区访调委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3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5.9%,有效维护了全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沁县建立的疑难信访案件“4+X”化解机制是一大特色。全县对重点疑难信访案件,成立化解工作专班,形成“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调解员、一个方案+一名律师”的工作模式,抽调业务骨干律师成立律师服务团,制定化解方案参与化解,提高化解成功率。
长子县构建“一纵多横”多元调解机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一纵”到底无死角。县、乡、村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多横”到边无盲点。在法、检、公等部门分别成立对接办公室,整合信访、人社、社会工作联络中心等多部门合署办公,将政务大厅、信访接待大厅、书记县长公开电话、110指挥中心等资源融合共享。以县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大脑中枢”,建立了预警、研判、联调、专家调解、特邀调解、智慧调解六大平台,实现“民事民管、企事企办、联调联动、全民参与”。依托该管理模式总结的《多元调解带来乡村治理的“四降两升”》已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单。
成效显著
推广“可复制”长治样本
自开展访调对接工作以来,长治市凝心聚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有效实现了“增调、降诉、降访”的工作目标,重复信访率同比下降5.2%,全市信访积案化解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为做好访调对接后半篇文章,有效化解基层信访矛盾。9月27日至9月29日,省司法厅和省信访局联合在长治市举办全省访调对接工作培训,长治市相关领导在培训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全省参训人员实地观摩了长治市、上党区、长子县、黎城县访调委工作及黎城县黎侯司法所“枫桥式”司法所创建情况。培训会结束后,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主要领导对长治访调对接工作给予肯定评价,并对长治访调对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总结推广长治工作经验,为加快构建组织有力、上下联动、制度完善、运转协调的省、市、县三级访调对接工作体系,贡献“长治访调对接”样本。
目前,长治市县两级共成立访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选派三级以上专职调解员50名、兼职调解员12名,成功调处各类信访矛盾纠纷518件。在调解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调解+X”活动,探索“调解+信访”“调解+公安”等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婷婷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