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姐弟对簿公堂 法官倾心调解

孝义市法院兑镇法庭用智慧弥合亲情裂缝

  本报讯(记者王文博 通讯员李佳佳)财产有价,亲情无价。生活中屡见因为分割财产引发亲人之间反目成仇的案例。近日,孝义市人民法院兑镇法庭通过调解方式,化解了一起姐弟之间的积怨,为他们解开了多年的疙瘩,使两姐弟冰释前嫌,重拾亲情。
  姐姐诉称,其与弟弟为同胞姐弟,父母在多年前离异,去年父亲离世后,房产全部登记在弟弟名下,作为女儿自己同样应享有继承权。经多次协商,弟弟拒不分割父亲遗产,为此姐弟二人积怨越来越深,姐姐一纸诉状将弟弟告上法庭。
  弟弟辩称,在中国传统思维中,一般家庭有一儿一女的,房子大多留给儿子,或者老两口存钱给儿子买房,因自己要结婚用房子,所以在房子分割问题上,姐姐不应该争这份继承权。
  在该案审理过程中,考虑到是发生在亲姐弟之间的纠纷,且案件起因特殊,调解空间大,简单下判决可能会激化双方矛盾,不利于家庭和谐。承办法官深知家事案件审理要做到情与法的高度统一,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受理案件后,法官始终秉持为双方当事人彻底化解矛盾、修复兄妹感情的原则,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调解,力求让双方以家庭亲情为重,就遗产的分配达成协议。为修补姐弟间的亲情,办案法官深入了解情况,厘清纠纷根源,组织原被告进行调解,通过案例说法,从亲情的角度入手,以感情为切入点,阐明案件事实与理由,分析矛盾产生缘由,引导双方从有利于家庭和谐的角度出发,注重亲情、互相理解。“俗话说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在利益面前,亲人之间应该多一点沟通、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关爱、少一点私心,善待自己的亲人。”经过承办法官的谆谆劝导,姐弟双方最终达成和解重归于好。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元,家事纠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在家庭案件审理中,法官不能一判了之,更应当“有为而治”,常怀仁慈之心并富有办案智慧和艺术,实质性化解矛盾,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该院兑镇法庭在保证案件快审快结的同时,更多从群众角度出发,做到既维护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又化解了矛盾纠纷,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04期

  • 第2022-12-30期

  • 第2022-12-29期

  • 第2022-12-28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6期

  • 第2022-12-23期

  • 第2022-12-22期

  • 第2022-12-21期

  • 第2022-1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