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关注

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21.0%

警惕隐藏在身边的火灾隐患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电池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对262家企业生产的295批次产品进行了检验,发现6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21.0%。其中,2批次产品涉嫌假冒,已交由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同时,本次跟踪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业24家,有7家企业本次抽查仍不合格,17家企业合格。
  电动自行车抽查不合格率为20.5%。本次在流通领域抽查了13个省(区、市)195家企业生产的195批次产品,其中1批次产品涉嫌假冒,已交由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检验的195家企业的195批次产品中,发现40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20.5%,较上次抽查下降4.4个百分点。该产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15.1%、24.9%、20.5%。
  本次抽查重点对车速限值、制动性能、整车质量、结构、车速提示音、防火性能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除制动性能项目外,其他项目均出现不合格。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不严格,出厂检验不到位,存在车速超标准要求、无提示音、少装错装零部件等现象;二是生产企业使用的零部件一致性不好,同一批次产品存在质量差异。
  电动自行车电池抽查不合格率为22.0%。电动车电池是电动自行车上的动力来源,绝大多数为铅酸蓄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本次在流通领域抽查了17个省(区、市)67家企业生产的100批次产品。其中,1批次产品涉嫌假冒,已交由企业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检验的67家企业的100批次产品中,发现2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22.0%。
  本次抽查重点对2hr容量、大电流放电、能量密度、低温容量、快速充电能力、防爆能力、短路、过放电等19个项目进行了检验。铅酸蓄电池产品不合格项目涉及低温容量、2hr容量、大电流放电、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产品不合格项目涉及2hr容量、I2(A)放电、过充电、短路保护、低温放电、壳体阻燃性、放电过流保护。
  经技术机构分析,发现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产品实际容量达不到标称额定容量;二是关键生产工艺、关键原材料及关键部件质量控制不严格。
  2018年全国发生电动车火灾3000余起,2021年上升到1.8万余起,近5年还发生2起电动车引发的重大火灾。据了解,每10起火灾就有1起因电动车引起,有80%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影响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所以大家要警惕这些隐藏在身边的火灾隐患。

据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6期

  • 第2023-02-03期

  • 第2023-02-02期

  • 第2023-02-01期

  • 第2023-01-31期

  • 第2023-01-30期

  • 第2023-01-20期

  • 第2023-01-19期

  • 第2023-01-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