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自己虽不是“花朵”,但坚信“绿叶”也能为百花齐放贡献力量。这,就是太原市迎泽区检察院姜赟的“梦”。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到业务精通的行家里手,她始终将“敬业担当、精益求精、乐于奉献”作为工作信条,在宣传岗位上发光发热。迎泽区检察院连续13年荣获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亦有她贡献的一份力量。
初出茅庐 踏实上进
自2007年调入迎泽区检察院,姜赟就被安排在政治部主抓宣传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第一篇信息、第一次发通知、第一次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姜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无论是简单明了的“小事”,还是复杂难啃的“硬骨头”,她对工作的投入从未打过丝毫折扣。
刚入职时,迎泽区检察院宣传工作属于低谷期,一年发表文章才几篇,在太原市检察院考核中排名靠后。姜赟怀揣着一腔热血,内宣外宣一肩挑。内宣,上传下达、事无巨细,耐心谨慎即可。可外宣却大为不同,形式多样,要的是讲好迎泽检察故事、传播迎泽检察声音。可讲什么、怎么讲呢?这个问题困住了政治部的其他同事,可姜赟却坚信他们才是最了解检察工作的人,一定要做好这个“广播员”。学习最高检工作报告、关注热点事件,聚焦群众的需求期待,想方设法把检察故事真实、生动、鲜活地讲出来,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改进创新、努力出新出彩。
躬身入局 敢于担当
检察官询问,她去旁听;检察官宣讲,她去组织;检察官公诉,她去学习。很多人劝她,“把自己搞那么累干啥”?姜赟笑答:“不了解怎么讲好故事。”姜赟深入业务部门挖掘线索撰写稿件,经常下了班还要陪检察官们一起加班加点,为的就是深入体验、亲身感悟,把迎泽区检察院的典型经验、优秀检察官宣传到位。
2015年,迎泽区检察院检察官冯磊为一个素未谋面的6岁小男孩捐赠造血干细胞的义举轰动全国。从开始的联系纸媒报道,到电视台的录制视频,一时间,“全省检察系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素材。此时的姜赟开启飞速运转模式,与媒体沟通和对接……
功夫不负有心人,冯磊的事迹被刊登在《检察日报》,在《并州之剑》栏目全程播出,并入选2015年中国好人榜,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姜赟病了,但她心里乐开了花,只因这项工作完成得“漂亮”。
怀揣热爱 不负韶华
2013年,制作完成全院宣传片的拍摄。2014年,首家创立了道德讲堂,宣传身边的感人事迹——秉公执法写正义,无悔青春耀检徽的侯强、“最美检察官”创造生命奇迹的冯磊。2014年,在人民网的人民影响开设专栏,宣传检察工作—案例分析—案例工作—诗篇散文等。2019年,制作完成了公民道德歌宣传片的拍摄。2022年,制作完成了秉公执法扬正气、匠心至成铸检魂宣传片的拍摄。为了丰富干警的文化生活,组织了2022贺新春庆元宵“检心向党”道德讲堂……
零七八碎、四方协调、跑里跑外、张罗组织,把案例如何改编成故事可以深入人心?在亮点工作里如何找到媒体感兴趣的新闻点?这一听就知道不是检察院的核心业务,但这些确是姜赟一天忙也忙不完的日常。
动脑、动眼、动笔,姜赟一直努力着,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每年发表的文章也逐渐增多起来。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2014年,姜赟共在平面媒体发表文章700余篇,从2015年至今各媒体平台共发表文章1000余篇,有国家级的杂志、省级和市级的报刊,在太原市检察院年度考核中更是名列前茅。
“平凡”与“不平凡”,姜赟深知,多了个“不”字,要靠时间去奋斗。因为她坚信“荧烛末光,也可增辉日月”。
本报记者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