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智慧管理小程序架起交安大平台

临汾市走出科技赋能民生警务实践之路

  2月3日一早,临汾市鼓楼南贡院街路口已是车水马龙。
  “经查询,之前您已有一次没戴安全头盔受到交警劝导,请靠边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临汾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南街中队执勤辅警刘保华将骑行电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的张女士拦停。张女士按照交警提示,在手机上打开“临汾交通安全在线教育”微信小程序,进入“视频警示”模块观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短视频。
  “为了安全一定要戴好安全头盔,三次以上我们会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刘保华再三提醒。
  此时,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大厅的小程序审核岗上,6名值守辅警在对全市一线执勤交警录入小程序后台的各类数据实时审核,并纳入工作绩效。
  这是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安全管理小程序”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
  “小程序彰显执法为民大情怀、做实辅警队伍管理大文章、推动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大难题。”临汾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曹国刚告诉记者,临汾市电动车保有量达57余万,为提高驾驶人安全头盔佩戴率,提升文明出行、守法出行意识,2021年8月,他们聚焦一线民辅警执法需求,自主研发交通安全管理小程序,集全警之力打响头盔治理攻坚战。短短两个月时间,安全头盔佩戴率就从不足10%跃升到90%,事故亡人数更是连年下降,“一升一降”背后小程序功不可没。同时,他们结合交管工作实际,因时因事不断完善程序功能、增加系统模块、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出机制创新、科技引领、数据赋能、齐抓共管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新模式,走出一条科技赋能民生警务的实践之路。

刚性执法+柔性关怀
有力度更有温度

  “现在出门不戴头盔感觉跟‘裸奔’一样。不仅自己出门就戴,还经常提醒身边的人。”一受访市民表示。
  “安全头盔已成为市民出行的标配,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红喜感慨道,一年半前,全市头盔佩戴率还不到10%,虽然支队开展了多轮专项整治,刚性处罚激起群众抵触情绪,教育劝导也常常苦口婆心说半天,群众仍怨声载道还不见成效。
  如何解决这“头”等大事,支队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利用科技化手段解决难题,提高工作质效。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民警李谦和研发团队跑遍全市所有交警基层单位,了解基层需求、完善数据逻辑、搭建前端平台、反复测试验证……很快,“临汾交通安全在线教育”微信小程序投入使用,接地气、便捷、好用,这个植根于基层的科技创新成果很快得到广泛使用。
  1.0版的小程序搭载了视频警示、图文知识、有奖答题、警民互动、共享头盔等功能模块,前端便捷采集和后台数据计算让“一次劝导、两次教育、三次处罚”的执法为民理念真正落地见效,市民的对立情绪得到有效纾解,执法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码”上行动、“码”不停蹄。“头盔治理攻坚仗从2021年9月开始打响后,临汾交警支队全警上路,手持小程序二维码劝导骑行电动车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市民的场景随处可见。”陈红喜介绍,短短两个月时间临汾市区头盔佩戴率就达到并基本保持在90%,位居全省第一,大大超过预期,力度前所未有。
  同时,为适应辅警改革后的辅警管理工作,绩效考核模块上线,依托小程序,广大辅警在配合民警执法的同时,独立进行违法行为拍照、录入、比对,辅警成为教育违法行为人、巩固头盔治理成效的“主力军”,记录留痕、劝导警示、法治教育,市民越来越能感知到交警执法的温度。
  从个别民警试用到部分中队、大队使用,再到全市范围推广,从1.0版的“交通安全在线教育”到2.0版的“头盔治理”,再到如今3.0版的“交通安全管理”……小程序应用18个月,先后3次更名,注册人数突破33万,传递执法理念的转变,彰显执法为民的情怀。

任务动态派单+绩效可视量化
减负赋能释放警力

  2月6日8时许,“这是我2月份的任务清单。”直属一大队水塔中队护学岗辅警李洪耀登录小程序绩效考核界面向记者展示,各项任务数据一目了然并动态更新。
  “过去对广大辅警的管理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由于没有执法权,工作自主性差且很难量化考核,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陈红喜坦言,“随着绩效考核模块在全警的深度应用,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每月重点抓5项工作任务,由各大队根据辖区特点上报3项,支队统筹重点工作再下达2项。”副支队长张文平介绍。支队每月初都会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大队、中队、班组和每一位辅警,将任务完成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辅警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公开透明,每个人心里都有本账,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全支队交警任务完成情况及排名。”刘保华已连续多月稳居榜首,其绩效工资也一直很高。
  “价值激励、精神鼓励、绩效奖励,通过小程序为辅警赋权赋责赋能,队伍士气为之一振,涌现出很多像李洪耀一样优秀的辅警。”直属一大队大队长陈相君说,使用小程序后,执法流程更加明确规范、简单高效,大大压缩执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松绑减负”的作用。
  “小程序不‘小’,围绕目标导向,发挥‘指挥棒’作用,一线交管工作实现了项目化、清单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全链条、全闭环管理,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米。”交警支队政委申明记说,支队全体民警辅警整体战斗力和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执法形象和队伍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对交警的工作更加理解支持了。

科技赋能+机制创新
打通固本强基的最后一公里

  每天下午,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董文都会将“农村分级分类工作”小程序录入情况统计表发在交警大队长工作群里,并对“五项任务”完成较差的大队进行通报,支队主要领导也会根据工作进度进行点评指导。
  “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数据指引,每日一统计、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排名,通过科技赋能和机制创新,在全市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创新举措,打通补齐短板、固本强基的最后一公里。”董文介绍。
  2022年以来,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农村交通安全风险隐患由高到低分为五个等级,实施“五色预警”,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规模大小、交通安全因素,完成对全市2112个行政村和960个社区的分类管理工作,小程序在“固本强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依托‘一村一警一平台’‘一台三书两通报’工作机制,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分级分类工作,实现了农村道路交通管‘线’向管‘面’的转变,重点做好纠违法、查隐患、搞宣传、强管理、送服务‘五项任务’,这些全部可以用小程序来完成。”董文介绍。
  科技赋能、机制创新,伴随着临汾交管“云警务”的不断升级,5G+移动警务车辆轨迹管理系统、“一企一警一平台”创建、整合雪亮工程在农村安装“电子哨兵”、通过政府补贴回购符合报废标准的农用三轮车和线上线下微信警务室、“警种分类型”的党建实战化转型……一系列聚焦提高工作质效、便民利警的警务机制创新和警务技术革新成果在临汾市各级公安机关不断涌现。
  “交通安全管理小程序”被公安部、全国总工会评为“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后,曹国刚和战友们信心更足了,“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政治引领、目标导向,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固本强基’、城市道路‘靓城提质’要求,大力强化数据引领和科技赋能,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李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13期

  • 第2023-02-10期

  • 第2023-02-09期

  • 第2023-02-08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6期

  • 第2023-02-03期

  • 第2023-02-02期

  • 第2023-02-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