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震源深度20千米的7.8级地震,在这场天灾中,数以万计的人不幸遇难,不计其数的幸存者流离失所。每次大地震后,我们在沉痛中总要不断回头看,既要看到救援中温暖的人性,更要看到地震带给我们的诸多警示。
多支中国救援力量万里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
援助土耳其地震灾区的中国救援队2月10日继续昼夜奋战,于当天再次与土方合作救出一名幸存者,截至2月10日共救出4名幸存者。此外,多支中国民间救援队也在地震发生后勇毅逆行,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
中国救援队2月10日持续在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伊诺努街区进行搜救,经过对多个搜救点的勘察,通过搜救人员听觉以及搜救设备的双重确认,定位了一名废墟下的幸存者,最终与土方救援力量一同救出一名中老年女性幸存者。这名幸存者手臂受伤,但整体身体状态良好,能与搜救人员交流对话。
这是中国救援队救出的第4名幸存者,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超过96小时。当地时间2月8日凌晨,中国救援队一行82人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几经辗转于2月8日下午抵达重灾区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他们与土耳其救援队通力合作,从2月9日凌晨到傍晚,先救出一名孕妇,又在救援“黄金72小时”过后,救出另外两名女性幸存者。
与此同时,多支来自中国民间的救援队克服重重困难驰援灾区,并很快投入搜救工作。来自浙江杭州的公羊救援队先遣队一行8人于当地时间2月8日下午抵达土耳其,并迅速携带救援装备赶赴灾区,连夜在震中地区投入救援行动。当天夜里,公羊救援队在伊斯肯德伦地区成功救出一名男子和一名儿童。2月9日下午,公羊救援队联合土耳其搜救力量,又在土耳其哈塔伊贝伦镇的一处民房成功救出一家五口。队长何军说,两名成人不同程度受伤,已送医治疗,三个孩子看起来安然无恙。现场图片显示,躺在担架上的母亲向救援队竖起大拇指。
中国蓝天救援队一行127人于当地时间2月9日凌晨抵达土耳其,随即赶赴震中附近城市马拉蒂亚展开救援。在土方安排下,蓝天救援队分为7个搜救小组,在当地向导带领下分赴各现场搜救。经过几十个小时的昼夜奋战,蓝天救援队成功救出一名女性。
此外,中联重科救援队、北京市应急救援协会、绿舟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均已在当地开展救援。截至2月10日9时,抵达土耳其地震灾区的中国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共计15支288人。上海电力、中化天辰、三一重工集团、国家电投上海能科等中资企业在土耳其分支机构为救援队送来油料、重型设备、饮水、食材等物资。同时,当地华人团体自发向当地人提供帮助。
据土耳其卫生部数据,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2月6日发生的强震已造成该国超过2万人死亡;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署发布数据显示,地震发生后累计余震1500余次,超过7.5万人从土耳其南部震区疏散,超过12万人参与土境内震后救援行动。
截至当地时间2月10日深夜,距离强震发生已经超过100小时,且当地气温较低,搜救出幸存者的难度越来越大。但中国救援人员将继续和各方救援力量通力合作,生命不息,救援不止。
新华社记者王腾飞 王峰 李振北
专访中国救援队队长赵明
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10日15时45分,中国救援队与当地救援力量齐心协力,在土耳其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中心一处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救出一名女子,她也是中国救援队在抵达土耳其地震灾区后成功营救的第4名被困人员。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10日11时,利用救援间隙,央视《面对面》节目记者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采访了中国救援队队长赵明。
作为队长,你对目前整个救援状况感觉到最困难的环节是什么?
赵明:最困难的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天,虽然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但一般来讲6天、7天,还可能有一些救援奇迹,可是因为这个地方很冷,所以如何抓住最后这几天来高效定位可能的幸存者,尽快把他们用专业、科学的方法救出来是个考验。
你们在救援当地受灾群众时也面临风险,目前我们所有的救援队员状况如何,有没有因为救灾受伤的情况?
赵明:要救别人首先要学会保证自己的安全,我们这支队伍是经过专业训练,按照标准来进行搭配的。其中就有专业的地震工程专家,也就是房屋抗震专家,同时,他也能知道这个房屋受损后哪些地方危险,指导我们进行倒塌物的建筑搜排。另外,我们有医疗卫生的保障,天气寒冷,我们会动态对队员进行身体健康监测,一旦发现问题马上采取措施。
接到任务的时候很突然,当时准备情况如何?
赵明:我们的准备还是很有序的,因为我们以前有很多国际救援的经验。根据这次灾区的距离和我们掌握的一些灾情情况,我们预先会作一些地理、温度、环境方面的分析,然后进行队伍人员分组、装备分组;并且联系包机,确定具体在哪儿降落,最后制订我们出队的方案,避免因机场停用或距离现场太远影响救援效率。
当时对整个救援难度,有没有一些最初的预判?
赵明:有预判。当初消息不是很多,只看到部分的画面,但是我们有充分准备,我们以前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我们在不断了解情况下,可以随时调整我们的思路。
当到达了土耳其之后,看到的现场状况和预判的情况是否存在很大的差距?
赵明:这个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次灾害很大,在沿途和我们到现场来看,虽然离震中很远,但是因为一定的原因,比方说是地基或者是放大效应,确实受灾很严重,虽然并不是所有地方大片倒塌,但是在一些关键地点倒塌还是非常严重。相比其他7.8级或者8.0级的地震,受危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你们去的时候还处在黄金救援的72小时之内,80多个队员到了之后怎么驻扎?怎么安排救援任务?
赵明:一到这个地方,我立刻就去当地的省级应急管理机构领取了任务,确定地点以后立刻通知了我们的队伍。先派出搜索的队伍,后续的大部队因为要准备装备,随后跟上、跟进。一句话就是高效、安全救人,就是你如何去找到可能幸存的人、如何把他们从废墟底下成功救出来、如何把他相对安全、可靠地交给当地的医疗机构。
此次地震很强烈,可能有很多幸存者埋在更深的地方,对我们整个救援的考验,可能也会相应增大。
赵明:确实是这样,倒塌不厉害的不要紧,我们可以从侧向打洞。如果埋得比较深,特别是倒塌比较厉害的话,要一层一层破拆,这个在救援的历史上也出现过,难度很大。
当地民众对你们的整个救援,有没有进行过交流?
赵明:每次我们队伍在现场,特别是当救出第一个幸存者以后,他们对我们还是很信任的。可以这么讲,中国队伍在现场出现的地方,他们都非常期待,无论是当地群众还是土耳其救援队,对我们都很信任。
接下来这几天,还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和安排吗?
赵明:我们很难说有具体的规划,这个在现场是不现实的。我们围绕一个目标继续进行救助,重要的是保持我们队伍整体的战斗力和持续旺盛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尽快地去搜救。我相信还有被埋压的人,还有心存希望的人等待着我们这些专业救援队伍去把他们救出。
据中国消防微信公众号
土耳其地震破坏力为何如此巨大
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2月6日凌晨发生强烈地震,破坏力巨大。
高震级加浅震源
据土耳其灾难和应急管理署消息,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当地时间2月6日凌晨4时17分(北京时间9时17分)发生7.7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随后附近地区又发生多次余震。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说,这是土耳其80多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灾难。
叙利亚国家地震中心主任拉伊德·艾哈迈德说,土耳其南部伊斯肯德伦发生的地震对叙利亚影响最大,波及邻近的伊德利卜、拉塔基亚和阿勒颇等地区。这次地震是叙利亚国家地震监测网络1995年建成以来监测到的最强烈地震。
英国开放大学行星地球科学的教授戴维·罗瑟里说,超过7.0级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此次地震的最初地质断裂发生在东安纳托利亚断层,震源深度较浅。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结构与地震工程学副教授穆罕默德·卡沙尼指出:“高震级加上浅震源使这次地震极具破坏性。”
死亡人数受多种因素影响
多名专家指出,强震区域的人口密度、建筑质量和救援行动等因素将决定此次受灾死亡人数。卡沙尼指出,图片显示,此次地震影响的地区人口稠密,不少建筑物倒塌,其中一些建筑可能是在现代抗震设计规范之前建造的,因此可能没有针对如此强震的设计。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科学专家麦圭尔指出,不少建筑物都经历了所谓的“煎饼式倒塌”。由于墙壁和地板连接不够牢固等原因,每一层楼都垂直倒塌在下面一层楼上,留下一堆中间几乎没有缝隙的混凝土板。这意味着里面任何人的生存机会都非常小。
地震无法准确预测,对于地震灾害的预防主要取决于准备。朴次茅斯大学专家卡门·索拉纳博士说,此次地震影响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现在的响应对拯救生命非常重要。
新华社记者郭爽
探访地震中失去家园的阿勒颇居民
土屑在空气中肆意弥漫。20岁的叙利亚人贾米尔·穆罕默德呆呆地站在一幢被地震破坏的居民楼前,盯着一台大型推土机推倒残留的墙壁。
他默默注视,让人感觉到他心中痛苦的裂痕好像随着推土机的行进而延伸……他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这里是叙利亚阿勒颇,十余年的叙利亚内战已给当地居民造成巨大灾难,而近来发生的大地震让人们进一步陷入苦难的深渊。贾米尔和家人原本住在这幢楼的二层和五层。但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他们居住的整幢楼变成危房,当地政府出于安全考虑正将其拆除。
“我们的房屋经受住了战争的磨难,却没能抵挡住地震的破坏。”贾米尔失落地说。他身旁的母亲挥舞着手臂:“虽然房屋被地震毁了,但房屋产权证明都在,我们必须保护孩子们的未来。”
他们的邻居,一名50多岁的妇女,情绪激动地说:“这是我们一生的积蓄。我们已经遭受了12年的苦难,现在又是地震,看看我们的处境,流离失所,忍饥挨冻,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周围邻居压抑已久的情绪似乎被她的话激发,每个人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大多希望获得补偿来购置新房。但这并不容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多年对叙单边封锁和制裁下,当地经济形势严峻,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居民重建家园的需求。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米里亚娜·什波利亚里奇表示,阿勒颇等叙利亚受灾地区经历多年战乱危机,当地民众生活非常困难,此次地震使情况进一步恶化。战争期间当地民用基础设施就已遭大规模损毁,地震又造成许多刚刚重建的房屋垮塌,很多当地居民可能将在很长时间内居住在临时避难设施里。
工程师塔尔拉·哈尔说,阿勒颇是此次地震灾区之一。而在这处被地震严重破坏的居民区,已拆除了8幢居民楼,预计之后会拆除更多危楼。
距离即将被拆除的危楼百米外,安全人员同消防员一起维护现场,防止人们靠近。而住户们则久久不肯离去,他们留恋自己的家园。
新华社记者冀泽 汪健
针对建筑抗震能力,我国法律法规如何规定
在我国,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印发的《“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都对抗震相关要求和目标进行了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三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的质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准确性负责。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选用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
主要任务之一: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强化抗震设防。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建设单位、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地震部门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提升地震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和重点基础设施设防标准。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强化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服务和指导。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推进提升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防震抗震能力。推动重大工程建立地震安全监测和健康诊断系统,推广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应用。
增强城市韧性。推动国土地震区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建设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地震灾害危险源监测系统和重大风险源健康诊断与风险预警技术系统。推动城市重要建筑、基础设施系统及社区抗震韧性评价及加固改造。建立京津冀地区地震灾害防范联防联控机制。开展京津冀地区大震灾害情景构建,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韧性建设、应急救援准备、大震巨灾应对等提供决策信息。开展精准地震灾害风险信息服务。推动构建权责清晰、管理有序、规范科学、多元共治的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责任体系。
据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
如何科学防御地震灾害
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科学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准备地震应急包
地震未发生时,一定要未雨绸缪,准备好地震应急包,以备不时之需。地震应急包里,记得要备好这些。
水。水是生命之源,地震发生时缺水是生命的重要威胁。因此,为了应急,应储备家庭使用的三天水量,可以参考每人每天4升的标准储存。
食物。准备足够72小时所用的听装食品、脱水食品、干麦片或水果等能维持人体生存的食物,但不要选择那些让人容易口渴的食品。
急救用品和急救手册。地震来临时,往往会给人带来伤害,因此,在急救包中也应准备用于包扎、止血、固定、伤口处理等院前急救用品和急救手册。
求生工具。在应急包中,也应放置必要的求生工具,如手电、口哨、救援绳、耐磨手套、雨衣,条件允许的话,也可放入便携式收音机。
积极学习避险常识
防灾减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知识缺乏,是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防震避险知识的学习,认真对待每一次地震演练,掌握避灾自救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留意生活中的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预先配置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应急辅助设施及应急保障设备和物资,用于保障因各类灾害产生的避难人员,是集中救援的避难场地。应急避难场所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是灾后安置灾民、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所以,应急避难场所在震后救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关注常住区域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它们往往在公园、广场这些地方。
据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
地震自救逃生指南
灾难一旦发生,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间。地震来时如何躲避?如何自救?
在室内如何自救
蹲下,掩护,抓牢。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户边或阳台上。如果地震发生时在床上,请待在那里不要动。抓紧枕头保护住头部。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不要乘坐电梯。
在室外如何自救
待在原地不要动,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不要停留在石化、煤气等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不要停留在明火的下风。
若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注意保持车距,留在车内。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大树旁或电线电缆下。
若被困废墟下千万不要点火柴,不要向周围移动,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敲击管道或吹哨子以便救援人员发现。
万一被掩埋,如何自救
坚定求生意志。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尤其是腹部的重物,就地取材加固周围的支撑。
设法用手和其他工具开辟通道逃出,但如果费时、费力过多则应停止,保存体力;尽量向有光、通风的地方移动;用毛巾、衣服掩住口鼻。
在可以活动的空间中寻找食物和水,尽量节省食物,以备长时间使用。
注意保存体力,不大声喊叫呼救,可用敲击铁管、墙壁,吹哨子等方式与外界沟通,听到救援者靠近时再呼救。
在封闭室内不可使用明火。
想参与互救,应该这样做
要留心各种呼救声音。
了解坍塌处的房屋构造,判断哪里可能有人。挖掘时,不破坏支撑物。使用小型轻便工具,接近伤员时,要手工谨慎挖掘。
尽早使新鲜空气注入封闭空间。如灰尘太大,要喷水降尘。
一时无法救出,可先将水、食品、药品递给被埋压人员使用。施救时,要先将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尘土,再将胸腹部和身体其他部位露出。切不可强行拖拽。对在黑暗、饥渴、窒息环境下埋压过久的人员,救出后应蒙上眼睛,不可一下进食太多。伤者要及时处理,尽快转移到附近医院。
地震过后,这些事项要注意
1.检查伤情
呼吸停止: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流血的外伤:立即直接压迫伤处止血;不要移动重伤员,用毛毯包裹伤员。
2.检查隐患
用干电池供电的手电筒检查房屋。进屋前打开手电筒,如果屋内煤气泄漏,打开手电筒可能会引起火花。
检查燃气管道、电线和水管的受损情况。如闻到煤气味,或看到管道破裂,要关掉从外面进屋煤气管道的主阀门,不要点燃火柴来寻找燃气泄漏处。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