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要闻

奏响法治护航乡村振兴华美乐章

垣曲县长直乡鲁家坡村“礼法并施”助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驱车进入垣曲县长直乡鲁家坡村,不同于以往走过的村庄,鲁家坡村依山而建,沿着241国道呈“一”字状,狭长又规整。村民住房面朝道路,背靠山坡,远远望去井然有序。依托亳清河旅游公路沿线的地理优势,该村规划建设了樱桃采摘园、建起了高标准温室大棚,还吸引了上市企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村里投资建设大型养猪场。
  近些年,鲁家坡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先后获得运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运城市“五面红旗”示范村、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前不久,鲁家坡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成为周边村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学习标杆。

便民服务“不打烊”
民主议事解民忧

  走进鲁家坡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派新气象,指南标识清晰凝练、办公环境干净整洁,这是该村“五务四场”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这里原来是鲁家坡村小学,2021年我们将学校改建成办公场所。进门右手边是警务室,可以查看村头巷尾的监控画面,主楼内设有文化礼堂、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服务场所。”鲁家坡村党支部副书记闫保民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道。
  “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一进便民服务中心,正对面墙上的工作标语十分醒目。“我们村每天都有干部值班,7名村‘两委’干部,一人值班一天,群众要办理啥业务就找值班干部。”闫保民介绍道。
  话音刚落,就有两名村民走进便民服务中心,打算办理迁户手续。值班干部倪勇勇熟练操作着电脑,不到3分钟,村民需要的证明就办好了。“值班村干部没有固定下班时间,值班表就贴在墙上,村民有需要,就打电话联系,不管多晚,我们都尽快给大家解决。”倪勇勇说。
  除了日常的轮流值班,村“两委”干部也时不时在村里“巡逻”。“我们在村里巡逻时会留心观察各种情况,只要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就会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去年夏天,雨天风大,路边的柳树被刮倒了,考虑到行人、车辆来往不安全,我们就赶紧联系专人处理。有时候看到村里垃圾桶满了,小游园杂草太多等,我们也会随手处理。”闫保民翻动着治安巡逻登记表说。
  便民“不打烊”,服务“不断档”。只要村民有需求,村“两委”干部就第一时间商议解决。在村民事务管理中,鲁家坡村贯彻落实“四民主一公开”,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依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确保村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与此同时,还成立领导小组,制订《鲁家坡村民主“一事一议”制度》,完善了以“四民主一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管理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对村内重大事件决策进行民主讨论、民主表决。

基层矛调化纠纷
“三官一律”促平安

  “有声不在嗓门高,有话还得好好讲。”鲁家坡村综治中心的调解室中写着这样一句话。“村里这些年没啥大矛盾,村民间偶尔有点小摩擦就给我打电话,我理清楚情况后,立即和双方当事人沟通,能调解的咱们就调解了,争取让小事不出村。”倪勇勇介绍道。
  去年夏收时节,由于田间道路较窄,该村一村民的摩托车碾压到了其他村民家的麦子。双方因赔款金额产生争执,两人商议不成,便找到倪勇勇寻求帮助。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倪勇勇和双方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并商定好了赔偿金额。
  倪勇勇在调解中遇到专业的法律问题,他会及时向长直乡司法所求助。去年,鲁家坡村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倪勇勇便联系到长直乡司法所,共同完成了这次调解。“对村民来说,司法所的调解结果更权威,也更让人信服。”倪勇勇说。
  “我们村目前还有‘三官一律’开展法律援助。每周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都会到村子转一转,到村民家走一走,村民们如果有法律问题就直接向他们咨询。我们工作中遇到法律问题,也会打电话向他们请教。”闫保民介绍道。鲁家坡村结合本村实际,利用微信群宣传法律知识,积极组织网格员和网格辅助员参加线上培训,积极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创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建设平安乡村,一直是村民最关注的事情,尤其是村子紧挨241国道,每天车流量不小,给乡村治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该村自筹资金安装了一些监控设备,极大促进了平安乡村建设。2022年,村里的监控录像帮助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治安案件,协助交警部门处理了两起交通事故。
  目前,鲁家坡村的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了“两降三升四无”目标,即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降低、侵财性案件发案率明确降低;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明显提升、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明显提升;无赴京、省、市、县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无重大刑事命案,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在综治工作和基层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争当德孝“排头兵”
乡贤模范树新风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在村委会会议室,《鲁家坡村孝善养老协会工作细则》(以下简称《工作细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保证父母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成员平均生活水平,保证付给父母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费,保证父母每月基本生活保障(米、面、油、肉、菜等);保证父母住房安全,不让父母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及时帮助父母修缮房屋;保证父母有夏季消暑和冬季取暖设施;鼓励在县内的子女每月回家看望父母一次,在县外省内务工的子女每季度看望父母一次,省外务工子女逢年过节看望父母;每周至少与父母通话或视频一次;对子女付给老人的赡养金,协会要建立赡养金专户,进行统一收取和发放……”
  《鲁家坡村孝善养老协会工作细则》从建立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到明确赡养人应尽义务,再到加强对赡养义务落实情况的监督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最大程度保障老人的正常生活。“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多是老人,老人怕给孩子添负担,不好意思开口要赡养费。于是,村里成立孝善养老协会,制定了《工作细则》,要求子女们每个月最少给老人200元生活费。”闫保民介绍说。
  《工作细则》已经实施5年,时任村委委员的郭慧琴也收了5年的赡养费。在村委会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该村的《子女赡养缴费明细表》,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收取的金额、时间等内容。郭慧琴说:“现在村民们已经养成自觉给父母赡养费的习惯了,每个月的3号就能收到90%的赡养费。”由于村里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郭慧琴每个月都要去附近的农商行提取现金,再把现金发给老人。
  在鲁家坡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挂有家风家训或星级文明户标牌。“‘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我们村一直在坚持,这些家风家训涉及诚信、清廉、敬老、处世等多个方面,内容通俗易懂。星级文明户是本户在德孝、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星级文明户创建不仅改善了村庄环境,同时也警醒和教导大家,要传承优良家风,做崇德向善的模范。”闫保民介绍说。
  目前,鲁家坡村已经将这些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成为全体村民的行为准则,在全体村民中营造孝老敬亲、夫妻和睦、邻里和谐的文明家风,促进众多家庭用实际行动建设幸福家庭,引领村庄文明,构建和谐村风。每年的九九重阳节,村里都会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五好家庭”“五星户”等系列主题活动,推广善行义举,并且设立慈孝榜、光荣榜、好人榜,在村文化长廊公开,弘扬正气美德。
  在鲁家坡村文化礼堂,有一块展板记录了村里的乡贤名人,展板以“汇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为题,记录了村乡贤们为村里建设作出的贡献。“你看,这是我们村的文清岫先生,他原来是垣曲县博物馆的馆长,写得一手好字,这些是他的书法作品。每到年底,文清岫就会回乡里义务帮大家题字、写对联,有时候一写就是一天。”闫保民介绍道。
  去年中秋节,鲁家坡村召开新乡贤座谈会,村“两委”干部、村乡贤、党员代表、村民代表齐聚在党员活动室,大家建言献策,讨论鲁家坡村未来的发展规划……
  民主润人心,法治促发展。在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进程中,鲁家坡村开展了一系列法治教育,引导村民自觉破旧俗、树新风;着手实施高效基本农田提升项目和樱桃品种改良嫁接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奏响法治护航产业腾飞、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华美乐章。

本报记者古红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27期

  • 第2023-02-24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2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20期

  • 第2023-02-17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5期

  • 第2023-02-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