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综合

多个产品填补专业救援领域空白

——记全能型消防员朱曾华

  •   大绳横渡救援难度大?他研发了遥控大绳横渡装置。冰面、沼泽环境救援有危险?他研发了充气救援气垫……
      参加灭火救援行动600余次,研发34个专利,这位全能型消防员就是朱曾华。

    工作15年
    申请34个国家专利

      朱曾华出生于1983年,2003年从河南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消防战士(现消防救援人员)。
      2008年“5·12”地震后,朱曾华主动请缨援建四川,被分在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
      15年来,朱曾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参加灭火救援行动600余次,营救被困群众70余人,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
      在灭火救援中,朱曾华发现消防员使用的一些器材装备不顺手,有些救援场景没有针对性的救援器材。为了提高救援效率,减少消防指战员伤亡,朱曾华开始着手研发救援装备。
      截至目前,他已申请34个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孵化项目8个,多个产品填补了专业救援领域的空白。

    一次救援失败
    引发器材“升级”思考

      朱曾华决定研究改进消防器材源于一次失败的救援经历。
      2013年,朱曾华参与芦山“4·20”地震救援。当时,山体垮塌导致道路中断,他所在的救援小分队因没有横渡工具,无法跨过青衣江快速营救被困人员。当他们绕道几个小时到达后,被困人员已没有了生命迹象。这让朱曾华开始思考救援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
      慢慢地,遥控大绳横渡装置雏形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要想把遥控大绳横渡装置做成实物,第一步就是要建3D模型。朱曾华对建模一点也不会,于是他四处请教学习制图、建模。没有相关技术、场地等支持,朱曾华就在家用纸壳做模型,在废品收购站挑选废旧的电机等材料,模拟受力结构测试。
      凭借不服输的韧劲,朱曾华攻破了一个个难题。短短2年时间,他打造出一台横渡救援原型机并测试成功。目前,设备经过不断升级,已在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中推广使用。

    从生活工作中找灵感
    多项研发运用实践中

      “这些特殊想法从何而来?”朱曾华的回答是源于生活和工作。在网上看到有消防员营救落冰老人时牺牲,朱曾华便开始研发充气救援气垫,填补了冰面、沼泽等不稳定地形救援器材的空白。由于森林灭火专业性强,火场环境险恶、险象环生,森林消防救援队伍配备的紧急避火毯,防护效果有限,朱曾华便又着手研发单兵避火球。目前,该设计正在验证阶段,孵化后将填补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空白。
      虽然已获得34个专利,但朱曾华不会止步,是他的喜好,也是他的使命。

    据中国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25期

    • 第2023-04-24期

    • 第2023-04-21期

    • 第2023-04-20期

    • 第2023-04-19期

    • 第2023-04-18期

    • 第2023-04-17期

    • 第2023-04-14期

    • 第2023-04-13期

    • 第2023-04-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