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积极做好由社会管理者到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才能更好地实现从执法“治”民向执法“为”民转变。阳泉市各级公安机关和派出所紧密结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要求,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坐标,在全面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中扎根当地土壤,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汲取群众智慧,有力彰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特征,更好地推进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谈”促畅 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话事人”
乔泽鹏是兴隆街社区的社区民警,他每天都走街串巷,主动坐在“新朋友”和“老熟人”身旁唠家常,听群众的所感所想。“兴隆街社区面积虽小,但人员流动量大、治安环境复杂,多走、多看、多问、多想成为我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乔泽鹏说。
下站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开展“平安下站”活动,创建“红色合伙人”机制,创新提炼“走、议、办、回、评”五步工作法和一般纠纷现场调、复杂纠纷所内调、特殊纠纷多元调的新模式,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工作渠道,通过法理情相结合,构筑一道道安全防线,牢牢守住辖区平安。
近年来,阳泉市公安派出所民辅警面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时,始终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工作方法。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俯下身子、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让老百姓的“小”建议真正发挥“大”作用。针对矛盾纠纷问题,建立了品牌警务室、社区微信群,依托村(社区)网格员、基层干部、“四员五老”、平安志愿者、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参与常态化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丰富协作配合形式,拓展共治共融的渠道,切实兑现了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承诺。
以“会”促治 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主心骨”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年一季度的警民恳谈会。”矿区分局马家坪派出所副所长、社区民警贾帛锦正与社区群众代表展开座谈。会上,贾帛锦向群众代表报告了辖区治安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服务辖区群众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通报了辖区治安状况、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进展,解答了群众关心的安全防范、报警求助、户籍办理等方面的问题,宣传了防盗、防骗、防毒、防矛盾纠纷、防治安灾害事故相关知识,得到了群众代表的认可和支持。
“我担任平坦街西社区民警以来,每季度都会以这种方式与群众代表进行交流,群众的事就是我自己家的事。”贾帛锦说。马家坪派出所自推行“两队一室”勤务模式以来,社区警务队民辅警全部沉入社区,在与群众交流中把人聚在一起,把心拧在一起,构建了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区矛盾综合治理模式,形成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社区警务的生动局面。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阳泉市公安派出所开展以“警民恳谈会”为主要形式的向辖区群众汇报工作活动,就是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区警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一系列汇报活动,构建了全新的社区民辅警与社区群众和社区组织的双边纽带性的关系结构,使全市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辅警逐渐成为宏观社区关系结构中的中心点,巩固发展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营造了警民共治、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以“合”促融 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主力军”
“石门口乡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工矿企业多、流动人口大、治理难度较大。我们在12个行政村、67家重点单位组建‘平安义警’队伍和移动警务‘驿站’,让群众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当地独有的新时代‘乡村警务’新模式。今年以来,石门口乡刑事、治安警情数同比下降40%、50%,有力护航了乡村振兴大发展。”平定县公安局石门口派出所所长赵鹏举说。
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需要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全市公安派出所积极推进“警网融合”工作,完善“1+1+N”队伍建设,让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对社区工作和警务工作感兴趣的群众加入进来,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切实保障了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让辖区群众切身感受到满满的参与感和安全感。
波涛蓄势,起于涓滴;事业成败,在于人心。阳泉市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辅警在工作中不断探究符合群众诉求和时代要求的工作方法,不断健全丰富人民民主的工作内容,开展了警民恳谈会、“板凳课堂”、小院杂谈、警营开放等形式丰富的警民活动,积极由社会管理者向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从执法“治”民向执法“为”民转变,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努力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本报记者孔维佳 通讯员史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