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山西戒毒

“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叫我妈妈”

——记太原市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主任乔萍萍

  “阿姨,我能不能叫你一声妈妈?”
  “孩子,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叫我妈妈。”
  2021年6月的一天,太原市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主任乔萍萍多了一个特殊的女儿——小果(化名)。

未谋面,她记挂在心

  小果的爸爸张磊(化名)曾是一名吸毒人员。因多年吸毒,张磊的妻子早早离开了父女俩,离开了他们那个被毒品“侵蚀”得支离破碎的家。张磊的兄弟姐妹也因他屡戒不改与其断绝了关系。
  2020年,张磊因吸毒被送至太原市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刚到所里时,张磊思想消沉,极不配合队里的戒治工作。
  “我吸毒这么多年了,还能戒掉毒品吗?而且我的孩子还没有成年,我来了戒毒所,没有人能照顾她啊,我这种情况怎么能被强制隔离戒毒呢?”张磊的抗拒情绪,被大队长周滨看在眼里。
  通过日常观察和个别谈话,周滨对张磊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明白他消极戒治的根源在于其未成年的女儿。于是,队里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所党委。
  所党委认为这是一例典型的多次吸毒人员戒治案例,且涉及到未成年子女,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张磊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难戒治人员,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经研究决定,该所心理矫治中心与大队一起负责张磊的教育戒治。乔萍萍开始着手研究张磊的戒治方案,同时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小女孩充满了担忧。

初见时,她暗下决心

  既然突破口在孩子身上,那么就要从孩子身上探寻打开张磊戒治“阀门”的“密码”。于是,乔萍萍决定到张磊的家中一探究竟。
  第一次家访,乔萍萍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那是一个吸毒家庭破落的景象,昏暗的屋子里没有一处下脚的地方,灰尘布满了房间的各个角落。客厅里唯一的光源就是一支小小的节能灯,在它的照射下,乔萍萍看清了眼前的那个小人儿:十几岁的小姑娘穿着破旧的衣服,梳着凌乱的辫子,羞涩地看着家里的客人,局促得不知说什么好。
  顿时,乔萍萍鼻尖发酸,眼含泪水,心里默默念了一句:“都是吸毒惹得祸,我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
  乔萍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得知,因其爸爸张磊被强制隔离戒毒,小果正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学习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得知这一情况后,周滨第一时间在全队开展爱心捐助活动,短短几天,大家就捐助了3000多元的爱心款。
  面对张磊两年的戒治生活,3000多元显然解决不了全部问题。乔萍萍决定借助万柏林区社戒社康指导站的力量,与社区沟通解决孩子的低保问题。
  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大力协助下,乔萍萍终于为小果办通了低保手续。
  在亲情电话中,小果开心地向爸爸分享她的生活:“爸爸,警察叔叔和乔阿姨来家了,还给我送来了生活用品和生活费,我的生活有保障了。我会好好学习,你也要好好戒治。”听着孩子的声音,张磊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至此,他从一个抗拒戒治的戒毒人员变成了一个戒治积极分子,与之前判若两人。

相处间,她倾心倾力

  张磊的转变并没有叫停乔萍萍与小果的联系。
  一天,大队突然接到小果的电话:“叔叔,我家里没电了,我很着急也很害怕……”得到消息的周滨立即联系乔萍萍一起去看望孩子。
  到家后得知,由于小区改造,小果家里电路出现了问题。两人一边安慰孩子,一边联系社区和电工。晚上12点多,电工修好电路后两人才离去。
  “孩子家里的电线老化、杂乱无章,用电很不安全。”很快,乔萍萍便向所里反映了这一情况。所领导立即安排电工给小果家重新规整了线路。
  小区改造,需要重新安装暖气片,小果不知道怎么办,乔萍萍便与社区紧密沟通,全程帮助她解决改造事宜;在得知小果在校情况后,乔萍萍又主动与学校班主任联系,说明孩子的家庭情况,希望老师给予理解和关注;小果是过敏体质,换季时容易发病,乔萍萍一次又一次带她就诊购药;过年了,乔萍萍又与社区沟通,给这个困难家庭申请到了5000元的困难救助金……
  一年多的时间里,小果的生活中总能看到乔萍萍的身影。面对小果的生理、心理变化,乔萍萍都给予了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一个个难忘的瞬间、一件件繁杂的小事,都温暖着小果,感化着张磊。小果在乔萍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顺利成长,张磊在队里的表现也一天胜过一天。
  2021年小果生日那天,乔萍萍带小果去吃了她心心念念的火锅,也就是那一天,小果得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乔妈妈”。

本报记者韩亚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17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5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10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5-08期

  • 第2023-05-05期

  • 第2023-04-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