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宏明 通讯员陈新建)5月16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并解读《充分发挥融合能动检察履职效能,更优服务大同市落实“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发展战略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有关内容,并回答媒体提问。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大同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殷雪年主持新闻发布会。
大同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齐鸿雁介绍并解读《实施意见》有关内容。齐鸿雁介绍,为了用更宽视野服务发展大局,推动更多“检察元素”融入“发展要素”,助力大同市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市检察院精准对接“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发展战略司法需求,周密制定了《实施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26项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
第一方面是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同”,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依法履行批捕和起诉等职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体包括7项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坚决维护公共安全、严厉打击涉及民营企业黑恶势力犯罪、依法打击侵犯企业家财产权的各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家正常经营管理秩序的各类犯罪、坚决维护网络安全、深入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第二方面是四大检察融合能动,为企业发展构建更优“清”“亲”政商关系。通过高标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形成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以清护亲、以亲增清、亲清统一的良性循环,共有6项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刑事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切实发挥侦查监督职能作用;二是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和刑事执行监督,切实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作用;三是全面加强行政检察监督;四是全面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质效;五是扎实办好公益诉讼案件;六是以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
第三方面是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检察机关将通过13项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继续积极能动创新履职。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开展“涉民营企业司法保护专项行动”、全面铺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积极参与综合监管机制和信用评价机制建设、依法助力企业安全生产、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加强民生司法保障、稳妥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常态化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依法妥善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巩固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不断强化与工商联等各方的沟通联系以及强化典型案例培育宣传。
大同市检察院将把《实施意见》落实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检察长总负责,班子成员分别担负起分管范围内的责任,带领相关责任部门逐条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该院奔着解决问题去,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调研,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法治期盼、企业的法治需求、基层治理的法治着力点,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注重调研成果转化,形成可推行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检察工作”模式,不断创新检务公开方式和载体,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今年4月底,大同市检察院制定出台了《大同市检察机关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为稳步实现护航法治营商环境工作2023年-2027年“三步走”画出“路线图”。检察机关将依法能动履行好民事检察职能,努力做法治营商环境的捍卫者,做民营企业利益的守护者,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撑起一片法治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