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甜)5月30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太原法院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白皮书(2018-2022)》。白皮书通过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基本情况分析,研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点,总结审判规律,梳理太原法院在未成年人审判和司法保护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在社会治理方面提出建议。
白皮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太原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呈现出案件数量降幅较大、罪名相对集中、共同犯罪案件明显增加等特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数量基本持平,在同期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占比增加,尤其是性侵犯罪问题突出、未成年人在假期内被侵害案件占比较高。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司法强有力的保护,太原市两级法院从2010年就开始探索少年审判工作模式。太原中院成立了太原市少年法庭,由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在专门的场所,专门办理全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太原市两级法院不断适应时代要求,更新司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逐步形成“1218”工作机制,即“贯彻一个原则、抓好两条主线、做实18项机制”。同时,坚持对未成年人“宽容但不纵容”的刑事政策,不断推动未成年人审判和司法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司法保护作为其中一环,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太原市两级法院主动作为,坚持综合治理,与18个部门联合印发《太原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联动协作机制工作指引》,建立了18项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将司法保护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等五大保护有效融合,推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强大合力。
近年来,太原市两级法院逐步实现了少年审判从集中管辖到全覆盖的转变,从侧重刑事保护到全方位保护的转变,从司法单一保护到社会联动保护的转变,从事后保护到源头治理的转变,少年审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发布会上,太原中院还对酒吧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教职人员利用职业便利性侵未成年人、人民法院统筹各方力量联合救助困境未成年人等5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更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全社会共同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和社会环境,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