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

持续为基层治理“加油提速”

吕梁市司法局创新方法措施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李婧)“从调研情况看,丛罗峪镇有诸多经验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19个行政村,其中14个属于脱贫村,占比近74%,防返贫压力还比较大,农村常住人口老弱残占比高,也给巩固与衔接工作带来困难,新轮换的工作队员对帮扶政策不够了解,加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足,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还需进一步提速……”近日,在吕梁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毅带领下,调研组一行3人深入临县丛罗峪镇堡则峪村、天洪村、镇政府调研乡村治理及驻镇帮扶工作。
  通过实地走访、检查资料、召开座谈会,调研组一行对该镇的国、省考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情况、基层党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基层矛盾排查化解、消费帮扶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临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海生一同走进村庄,共同关心、关注乡村建设,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丛罗峪镇扎实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强有力。该镇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重要抓手,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支部,严格村级干部选拔标准,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巩固与衔接国、省考反馈问题整改进展明显。据了解,该镇出台问题整改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对照问题清单制订整改台账,对自查出的12条问题进一步压实整改责任。
  农村人居环境整体重塑。该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扎实开展农村“六乱”整治行动,落实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采取镇内互查、现场观摩的方式,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整体性重塑。
  基层调解组织运行有效。该镇连续2年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定期组织“法律明白人”培训,村级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定期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训,制订调解案件台账,规范调解案卷,落实“以案定补”政策,今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78件,化解174件,调解成功率达98%,为平安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贴近基层实际宣传教育。“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民生活”等贴近群众的标语海报是该镇的特色之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充满正能量,很好地激发了群众建设农村的主体责任。对群众遇到的婚姻、土地、乡村自治等法律问题,镇里专门编印了一套普法口袋书,大量发放到群众手里,成为群众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百宝书”。
  帮扶交接工作顺利完成。该镇专题召开驻村干部交接对接会,按时召开工作例会,严格执行驻村干部选派标准,明确驻镇驻村干部工作职能,进一步强化驻村干部工作和生活的保障,确保驻村干部“住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乡村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同时发挥好村民自治作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刘毅对丛罗峪镇乡村治理及驻镇帮扶工作提出“五抓”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坚持不懈抓党的建设。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选树先进模范,通过干部走在前、做示范,引领乡村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二要多方合力抓乡村法治。市县司法局均在丛罗峪镇、村帮扶,是重要的法治力量,乡村“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队伍在逐步扩大,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也为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要统筹用好多方力量,协调推进形成强大合力,促进乡村法治走上新台阶。三要持之以恒抓矛盾调解。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矛盾还未升级转化前,加强排查化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四要精心谋划抓示范创建。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效果。乡镇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不断创新方法措施,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这篇乡村治理大文章。五要锲而不舍抓驻村纪律。坚决杜绝侥幸心理,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责任意识,用严的力度、严的基调,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链条,严明驻村纪律,坚决打好打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翻身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05期

  • 第2023-07-04期

  • 第2023-07-03期

  • 第2023-06-30期

  • 第2023-06-29期

  • 第2023-06-28期

  • 第2023-06-27期

  • 第2023-06-26期

  • 第2023-06-21期

  • 第2023-06-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