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

打造升级版社会治理“大脑中枢”

晋中市榆次区共建共治共享让城市更有“温度”

  爱心满满、暖意浓浓的心愿墙上,密密麻麻张贴着居民的“微心愿”,群众心愿或诉求均可通过心愿墙“点单”,社区通过“派单”实现居民夙愿。
  扫描二维码,填写心理服务预约单,点击提交,信息上传,很快便有工作人员对接,预约面对面心理服务,解开内心困顿。
  拓展打造“规范化+信息化+特色化”升级版社会治理“大脑中枢”,助力群众接待更温馨、矛盾化解“一站式”、调度指挥智能化、心理服务个性化、网格管理智慧化。
  去年以来,晋中市榆次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为抓手,把构建新格局,提升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信息化水平,作为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升级版”的基础要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榆次、法治榆次提供有力保障。

爱心圆梦提升居民幸福感

  步入玉湖社区,但闻朗朗读书声,循声而去,几人正在阅览室齐声诵读《尚书》。恰逢入伏天,室内无空调,朗读者汗流浃背,但仍陶醉其中。“三年来,我们每天都诵读华夏古典文学名著,每部都熟读百遍。”其中一名诵读者边擦汗边抽空介绍道,“现在退休在家,小区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有什么烦心事社区都帮我们解决了。几个好姐妹每天相约一起诵读,十分惬意。”
  隔壁“青年之家”,几名居民手提瓜果零食在心愿墙前笑语盈盈,看到玉湖社区党委书记刘计娥,立即围拢过去。“刘书记,太感谢你们了,原意只是在心愿墙上提一下,没想到你们就真促成了此事。”说话间,居民们就把手提袋里的瓜子、花生和水果往刘计娥手中塞。“咱们坐下来边吃边聊天,看看社区有啥需要我们出力的地方。”
  “右腿被汽车碾压,生活困难,需要得到帮助。”“小区路面遇雨便泥泞不堪,出行不便。”“我已退休,是晋剧爱好者,想加入社区晋剧艺术团。”“邻居家枣树每年因遮光、落叶问题产生矛盾,望解决。”……记者留意到,心愿墙上的居民“微心愿”五花八门,每个心愿都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一张桃心形状的纸上,并粘贴到展板上,心愿若达成则会在旁边再粘贴一张更小的桃心形纸,并标注心愿完成时间及实施人或单位名称。
  “但凡超越社区处置能力的居民‘微心愿’都会反馈到街道,由我们对接处理,并将其归纳梳理、装订存档。”在距离玉湖社区不远的锦纶街道,党委副书记康海红打开文件柜,抱出十几个文件盒让记者翻阅。“别看这些‘微心愿’都是群众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可对群众而言就是当下的急难愁盼,帮他们达成心愿,解决实际困难,既能提升居民幸福感,还能促进邻里和谐。”
  近年来,锦纶街道开展了千名党员大走访活动,安排共建单位、代表委员进社区、包小区,精准了解群众诉求,点对点结对帮扶。通过居民群众“点单”,无缝对接精准“派单”、践行初心高效“接单”、被服务群众“评单”的方式,形成一体贯通的“四单制”工作模式,延伸矛调化解链条。同时,结合诉源治理,常态化开展案件分析,持续排查潜在不稳定因素,推动访、诉、调等渠道相互衔接,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解、联动联调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经过三年实践,圆梦“微心愿”已成为锦纶街道常态化、长效化的惠民项目。
  与此同时,锦纶街道将持续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深度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矛调队伍建设,打造特色调解品牌,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活力。

网格聚力加强基层治理效能

  “大小正合适,穿上还挺实用。”7月15日,网格员裴路路和同事们一大早就赶到文华社区,领到了印有“情在网中知,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员工作专用蓝色马甲,“一件工作马甲、一部手机、一个工作证、一本台账,再加一块社区公示牌,如今自己装备齐全了,干起活来也更得心应手了。”
  如今,榆次区综治中心精心设计制作的1248件马甲,将陆续发放到辖区网格员的手中。
  “一个月前,榆次区综治中心组织283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和所有网格员,通过企业微信同步直播的形式,开展矛盾化解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就在同一天,穿上崭新专用马甲的杨安村网格员李吉仙兴奋地说道,“这次培训全是干货,案例新颖,讲解通俗易懂,我们受益匪浅。”
  前不久,因感情纠纷一年多仍走不出阴霾的张某,看到小区微信群里网格员推送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并填写了榆次区综治中心心理服务预约单,同入驻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专家默岩辉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有效化解了心理问题。
  “目前,心理服务中心共有6名心理专家,19名心理辅导员。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来访群众56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300余小时。”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7月4日,榆次区委政法委专门邀请心理咨询师,组织全区平安办工作人员和各乡镇、街道的心理服务志愿者开展了公益心理沙龙活动。
  “组建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工作专班,细化明确责任单位职责任务,构筑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支部、楼栋(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协调相关单位党组织参与共建,积极推行‘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走进楼院里’,把党的组织工作延伸到千家万户,规范打造‘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微网格员)’三级网格管理架构,规范制定网格员‘9+5’工作职责,按照‘全科网格’‘17+N’工作事项要求,充分做到‘一员多能、一岗多责’。”榆次区综治中心网格管理负责人刘宁介绍说,近年来,榆次区以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建设为发力点,持续健全优化责任体系、组织体系、框架体系、力量体系、运行体系,全面构筑网格治理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推动党建引领网格治理驶入“快车道”。

汇集力量不断深化平安建设

  “电子网格地图要尽快落地上墙,充分发挥网格员‘上天入地’的作用,将人、房、党员及企业信息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清晰划分,再连接综治信息,让今后工作如虎添翼。”记者走进榆次区综治中心时,中心主任王宇宁在部署下一步工作。
  调度指挥中心内,铺满整个墙面的大屏幕上,各个区域监控图像实时呈现、网格信息数据滚动更新。王宇宁介绍,按“一厅四室”功能规范设置,榆次区综治中心结合实际进行拓展“规范化+信息化+特色化”的2.0版本,加大力度打造了集群众接待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心理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等多中心于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理“大脑中枢”。
  “这不,刚刚把手头的案件处理完,今天榆次区人民法院又送来30起诉前调解案。今年1-6月,中心共调解纠纷190件,涉及金额4299.83万元,调解成卷27件,协议涉及金额320.17万元。”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李宝英指着桌上一摞厚厚的卷宗材料说:“更具契合性和说服力的专事调解,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群众基础。”
  去年以来,榆次区积极探索“五个一”工作法,即规范提升区级、乡级、村级“三级综治中心”,共下“一盘棋”;利用综治信息系统、企业微信、监控研判、线上调解“四个平台”,共念“一本经”;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定期研判、考核评价“三项机制”,共担“一份责”;统筹整合网格内的组织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三方力量”,共建“一张网”;进一步全面实现“三个提升”,即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护“一方安”。与此同时,榆次区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主要抓手,高位谋划定思路,着力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把三级综治中心打造成“汇集多方力量、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实战化平台,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本报记者李勇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3期

  • 第2023-07-12期

  • 第2023-07-11期

  • 第2023-07-10期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6期

  • 第2023-07-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