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边牛棚挨着果林,牛难免误入人家地里。但既然进去了,那肯定得赔,可赔多少,咋计算,我们真是拿不准。”前不久,临汾市大宁县太古镇康里村发生了一起苹果树被牛啃食的矛盾纠纷。双方因赔偿问题互不相让,一直闹到了大宁县人民法院曲峨法庭。
为找出纠纷根源,曲峨法庭法官驱车五十公里,风尘仆仆赶往康里村。
“我们来到咱们村里,来到大伙中间,除了理出是非曲直,更重要的是促进邻里和睦。”面对蹲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双方当事人以及围上前来的村民,曲峨法庭庭长贺小莹当即进入角色。
原告认为,其在苹果地里浇树、施肥、打药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收获后苹果起码也卖3万元,现在要求赔偿2万元一点也不多。被告认为,原告冯某甲张口就要2万元,简直是漫天要价,只同意赔偿3000元。
经现场勘验,贺小莹发现,果园内确有杂乱的牛蹄印和凋零折断的花枝,但无法量化具体损失,调解基数存在不确定的情形。要想确定具体损失数额,按照法律程序需要进行专业的鉴定。贺小莹咨询了解到,鉴定费需要5000到1万元,鉴定费可能高于原告的实际损失。如果执意按照鉴定程序走,不仅不利于纠纷的彻底化解,且会增加双方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继续秉持公正调解,谁也不是顽石一块。”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贺小莹认为,调解仍是化解纠纷的最佳选择。
“大爷,这个事主要是因为你看护不当造成了原告的损失。损失的具体数额我们也无法确定,需要按照程序进行鉴定,鉴定多少就会判多少。鉴定费需要大几千元,最终也是由您来承担……”一番交谈后,被告低头陷入沉思。
“被告已承认错误,也愿意赔偿,但是牛群毕竟是托管的,原告的经济能力也有限。鉴定需要时间,我们还是建议你合理调整赔偿数额。”原告同意在自己坚持的数额基础上让步。
两个多小时的调解下来,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被告赔偿原告果树损失7000元,诉讼费用同步解决。在贺小莹的主持下,双方现场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被告再次向原告致歉,原告则表示被告也是无心之举,当场给予谅解。
见微知著。大宁县法院法官面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多了一点执着、多了一份耐心、多了一个思路、多了一缕关怀,把一件件案件真正办在群众心坎上。
本报记者狄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