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要闻

“五老”献余热 催开和谐花

山阴县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太感谢你们了,拖了这么长时间,我们的事情终于了结了。”山阴县北周庄镇下神泉村村民赵某和村内养殖公司因一块土地权属问题产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休,经多方调解未果后,镇矛调中心调解员先向双方当事人进行普法教育,再邀请德高望重的乡贤从中调和,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近年来,山阴县用活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老退休干部“五老”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他们资历深、阅历广、威望高等优势,推广“五老”人员调解基层矛盾新模式,有效解决基层调解力量薄弱问题。
  矛盾冲突、针锋相对,是他们第一时间巧语调解,化干戈为玉帛;邻里纠纷、家长里短,是他们第一时间宽心解难,化戾气为祥和。可以说,“五老”人员在基层调解一线默默挥洒余热,为打造“灵秀古城”、建设“新韵山阴”作出了积极贡献。

吹响“集结号” 分好责任田

  矛盾纠纷化解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沟通协调能力很高的工作。为此,山阴县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由老年大学负责,组建了“五老”人才库。
  由综治中心、司法局等部门负责,本着本人自愿、乡镇推荐原则,从人才库中挑选身体好、能力强、威望高、群众信得过的“五老”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由县综治中心根据“五老”人员从事过的职业、擅长的事情、居住的区域等成立化解工作专班,通过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定期激励,交任务、压担子、调纠纷、解难题,使他们在基层听民声、解民意、集民智、解民忧、纾民怨。目前,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组建“五老”调解队伍29支152人,其中金牌调解员36人。
  有效的机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山阴县在老年大学打造了法治基地,组建了“会员之家”,充分发挥老年大学700多名会员的作用,建立“五老议事会”,实行1+5+X模式,“1”即老年大学这个平台,“5”即五种身份,法学会会员、法治宣传员、隐患排查员、矛盾调解员、基层网格员,“X”即多种活动,通过法治主阵地的带动,推进法律服务工作。

培养新乡贤 矛盾不出门

  “老丰是我们这里的老大哥,我们都很信任他。”老丰是古城村的一名“评理说事”调解员,他常说,“与村民打交道,就要走他们的路,说他们的话。”拥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老丰,用耐心的态度和接地气的方式说理调事、化解矛盾,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不过谁能想到,他也曾是一名令人头疼的“上访户”。
  几年前,老丰与邻居因为巷子排水问题一直闹矛盾,经多方协调均未调解成功。矛盾上报后,镇综治中心指派村支部书记带领当事人老丰和老杨一起到“六尺巷”调解室寻求解决之法。
  “六尺巷”调解室采取了“分议合”的方式调解,分开双方,一对一地做思想工作。同时,调解员向丰、杨两人耐心讲述六尺巷故事,利用邻里“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等道理劝说,老丰渐渐认识到,邻里之间和为贵。当天下午,两家商定了排水方案,矛盾纠纷顺利解决,双方和好如初。
  曾经那个让人头疼的“上访户”,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调解能手”,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老丰当选为村支部委员。虽然丰某的身份变了,但不变的是那股“较真”的劲头。
  山阴县注重引导新乡贤老人加入“五老”队伍,新乡贤老人以其接地气、顺民意的独特身份优势,把威望化作社会责任,把名声化作为民情怀,把乡情化为专业能力,在乡村治理中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达到调处结果群众信服,宣传教育春风化雨的良好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安抚缓解群众情绪有方法;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有妙招;情况清、威望高,解决疑难杂症有奇效。一个矛盾调解下来,他们从“法、理、情”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政策、道德、情感的方法,以法律法规为底线,以情感为突破口,真正做到矛盾化解在基层。

乡贤大联合,奏响“最强音”

  今年6月份,桥西派出所多次接到报警,几户村民与另一村集体因历史原因遗留的土地权属问题引发纠纷。
  此起纠纷中,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考虑问题简单粗暴。了解情况后,所里及时启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联合乡镇社区干部、“四员五老”等矛盾纠纷调解员,针对引发纠纷的根源及存在的分歧,通过调阅相关资料,现场实地勘查土地界限,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一遍遍讲法律、讲政策、讲道理。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妥善化解了这起因历史原因遗留多年的土地纠纷。
  “五老”调解人员作为新型人民调解员力量,既熟悉民情、了解民意,又进得了家门、坐得下板凳、拉得上家常,发挥了社会“润滑剂”和“推进剂”的作用,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维护邻里和睦和乡村稳定,创新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今年以来,山阴县“五老”调解员共受理、调解各类信访和矛盾纠纷132件,达成协议128件,涌现出了司法局“老刘调解室”、广武长城“夫妻网格调解室”、老年大学“夕阳红调解室”、社区“姚二女调解室”、心理服务“阳光调解室”等基层品牌调解室,推广“仁义邻里议事厅”“洪涛邻里”等工作法,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兰锋 通讯员刘跃玲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3期

  • 第2023-07-12期

  • 第2023-07-11期

  • 第2023-07-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