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拾荒”老人莫名背负20万元欠债

晋城市城区检察院抽丝剥茧力寻真相

  “检察官同志,法院判下来了,我不用再承担还款责任了。我的手机现在能正常支付了,生活也总算归于平静,实在是太感谢你们啦!”近日,贾某到晋城市城区检察院,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递到检察官手里,以表谢意。
  68岁的贾某是一名“拾荒”老人。2022年8月的一天,贾某在收购一批废纸箱使用微信结账时,发现绑定的银行卡无法正常使用。一开始,贾某还以为手机出现了问题,可接连几天,仍不能正常消费使用。
  于是,贾某到银行了解情况,得知其名下包含养老保险在内的所有银行卡均已被冻结。贾某到城区法院了解到,自己因欠付银行信用卡本息及违约金20万元被银行起诉,现已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面对从天而降的巨额欠款,贾某非常震惊:自己并没有办理银行信用卡,也未收到法院传票和判决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2年9月,多次求助无门的贾某到晋城市城区检察院申请监督。听了贾某的遭遇,检察官耐心分析,询问其是否曾遗失过身份证、是否将身份证交由他人使用等情况。贾某回忆道:2009年,自己曾委托同村远房亲戚马某为其办理过房产证,事后,马某将身份证还给了自己。十几年过去了,马某一直在外务工,很少回村,贾某也和他失去联系。
  马某是谁,是他冒用贾某信息办理了信用卡吗?检察官陷入沉思。由于贾某只知道马某姓名、估摸年龄、年轻时当过兵,仅凭这些线索要找人,真可谓大海捞针。
  既然马某当过兵,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应该有相关资料。想到这里,检察官马不停蹄赶到城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最终查到马某的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
  检察官通知马某到检察院接受询问,马某却表示他早已外出谋生,不在当地居住,且因疫情封控,暂时不能回来。针对马某的刻意回避,检察官驱车奔赴马某户籍所在地了解第一手信息。经走访当地村委会,向包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得知,马某已在市区购置房产,近些年确实很少回村。检察官又连忙到马某现住小区所属社区街道办了解情况,最终锁定马某的真实方位和活动轨迹。
  找到马某后,这起信用卡纠纷背后的故事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2009年,贾某将身份证给了马某,委托其办理房产证。房产证办下来后,马某将身份证和房产证原件交还贾某,但其偷偷留下了复印件。2012年12月,马某因生意需要周转,便使用贾某的身份证复印件和房产证复印件到银行成功申领了信用卡。
  根据现有的证据和事实,检察机关依职权启动监督程序。但若想帮助贾某找回“失去的诚信”,该案仍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为此,承办检察官多次到案涉银行调取《信用卡申请表》及消费流水等原始证据,并委托晋城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对搜寻到的检材进行鉴定,鉴定意见显示,《信用卡申请表》中贾某的签名并非本人所签。此外,又多次到中国移动公司查询在银行预留手机号码的实际使用人,确定在银行信用卡申请人预留的手机号码实际使用人确为马某。
  2022年10月,检察机关经过对案件证据材料的认真梳理,查明案件事实,依法向晋城市城区人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同年12月,城区法院采纳城区检察院发出的再审检察建议,裁定再审。再审判决认为,贾某不承担还款责任。
  此外,针对案涉银行管理存在的漏洞,城区检察院向该行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好信用卡发放、审核义务等相关职责,银行采纳检察建议,并及时进行整改。

  本报记者郭志平 通讯员张园园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4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3期

  • 第2023-07-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