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盲道不再“忙” 重拾“微幸福”

襄汾县检察院盲道治理专项检察监督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袁慧芳 通讯员张璐)“吃个饭的功夫,出来就被贴一张罚单,原先这儿的停车位太容易让人误会。自黄色划线被覆盖后,我们再也没有这个困惑了。”襄汾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对盲道整治工作开展“回头看”时,一名群众如是说。
  今年4月1日,该院接到多名群众反映,称在县城区某饭店门口,有一排黄色线条施划的停车位将盲道划入在内,且时常有机动车被贴违规停车的罚单。当日,该院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对该案件线索进行了调查核实。经调查发现,县振兴路的某饭店门口,分别有白色线条和黄色线条施划的停车位,其中黄色线条停车位为附近商铺私自施划,盲道也被划入其中。此举极易让消费者辨认错误,继而出现在此停车被贴罚单的情形,致使社会公共利益也受到侵害。
  为保障视障人士的出行安全,该院聚焦盲道监管薄弱环节和影响安全出行等问题,开展了“无障碍出行盲道治理”专项检察监督行动。在对城区内主干道、人流聚集区域进行实地摸排后,发现部分道路的盲道还存在各类问题,有的被机动车和电动车违规停放占用;有的被窨井盖等随意侵占;有的路砖缺损、盲道中断……很多盲道处于“忙碌”状态,给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针对无障碍盲道变“忙”道的问题,该院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依法全面履职,建议进行全面排查。同时,进一步规范停车位的施划,及时修复受损盲道,并加强对盲道的日常监管维护,为视障人士消除安全隐患。
  相关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对盲道被随意占用等问题进行了地毯式摸排,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整改修复方案,对商铺私自施划的黄线已用灰色油漆覆盖,并予以取缔,对破损及被占用的盲道进行了及时修复和全面整改。
  “一份检察建议,不仅畅通了盲道,更温暖了人心。”一名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收到检察建议后表示。截至目前,相关行政部门已修复破损盲道11处,更换提示盲道2处,避让窨井盖、垃圾箱及杂物3处,消除了盲道障碍,保障了视障人士的出行安全。
  “盲道破损、违规停车、杂物侵占……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是某些特殊人群的生活‘必需品’,公益诉讼就是要从细微处着手,把群众的小事办成实事好事,让这些特殊群体也能感受到身边的‘微幸福’。”襄汾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权建威说。

短评
让爱无碍

  进一步规范停车位施划,及时修复受损盲道,加强盲道日常监管维护,为视障人士消除安全隐患……襄汾县检察院这份检察建议,从细微处着手,让“忙”道变回盲道,让特殊群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微幸福”。
  盲道不仅体现着城市温暖,更丈量着文明尺度。畅通盲道,应成为各行各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全社会应主动考虑特殊人群需求,携手共创包容、温暖、便利的出行环境,让盲道“有爱”无碍,让视障人士的幸福感更加充实!

侯文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6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4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