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河曲法院,心系群众,高效办事,帮我申领到了工伤待遇。”近日,一名山东籍农民工为河曲县人民法院写来了感谢信。
去年7月,徐某到河曲县打工,干活中发生事故,工队负责人推诿扯皮,交涉半年仍然无果。徐某无奈之下到河曲县多元解纷中心求助,恰遇接访的河曲法院领导,当即表示要为农民工讨回公道,并迅速抽调诉前调解“党员突击组”办理此案。
调解小组有针对性地组织用工方、工队负责人、徐某三方进行调解。短短一周内通过5次调解,在用工方的参与配合下,工队负责人和徐某签订调解协议并很快履行。徐某深受感动,专门给河曲法院寄来感谢信。
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河曲法院始终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理念,坚持系统思维和强基导向,扎实推进党建与调解工作相互融合,全面构建无缝对接、“一站式”多元解纷的工作机制,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为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纠纷解决渠道,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坚持党群共建
加强诉前调解队伍建设
近年来,河曲法院始终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注重从根源化解矛盾纠纷,用心用情用力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
结合调解工作“三进”(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方案,通过乡镇推荐与法院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全县科学选聘了一部分优秀的村“两委”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充实诉前调解队伍,将基层工作与人民调解员纠纷化解职能精准对接、密切融合、联动互通,建立“网格员+调解员”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既推动了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乡镇、农村和社区培养了一批发现、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人才。
同时,河曲法院注重提升调解员法律专业水平和调解业务能力,定期对新聘调解员进行知识培训,进一步保障了诉前调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运作。
坚持党委主导
创新诉前调解工作机制
河曲法院主动靠前作为,及时主动向县委汇报诉源治理工作,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同时,强化与行业组织的沟通协调,有序推进与工商联、工会、银监会、劳动监察等部门调解平台组织对接,通过定期会商协商、业务指导、数据共享,高效化解行业纠纷,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截至目前,该院已完成与道交、总工会、银保监、劳动监察四部门调解平台的对接,同时结合县域工作实际,与自然资源、城建交通、社保公积金等机关也进行了相关协商,取得了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将诉源治理由法院的“单打独斗”变为“社会工程”。
坚持党建引领
夯实队伍政治思想根基
党的建设是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工程。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更好地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推诉前调解工作走深走实,是河曲法院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更好地调动广大调解员的积极性,河曲法院结合自身建设实际,成立了诉前调解党支部,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引领作用,全力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同时,该院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调解员队伍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灵魂,增强做好诉前调解工作的信心和责任,让“党建红”和“审判红”有机融合,从根本上推动诉前调解工作走向规范化、法治化。
通过“党建+调解”诉前调解新模式,有效缩短了当事人诉讼时间,真正达到用时短、效率高、减少诉累、案结事了等效果。今年上半年,该院民事案件新收296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3.6%,诉前调解案件新收367件,现结案262件,调成199件,调解成功率75.95%。
今后,河曲法院将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诉源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党建、诉源治理工作两促进,不断推动党建与诉源治理工作实现新发展。
本报记者赵丽 通讯员齐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