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引导学生鉴别名目众多的网络诈骗手段?”“如何预防在校生发生违法犯罪行为?”身处一线执教的老师们面对学生法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困惑重重。
就这样,一堂针对老师“专属制定”的法治课堂开讲了。
为提高老师们在法治宣传教育教学方面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学校保护和司法保护相融合,8月23日,太原市晋源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宋静芳应邀走进太原铁路机械学校,为全校100余名老师讲授了题为《提升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护》的法治课。
根据最高检今年6月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显示……数据分析,让在场的老师深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教书育人”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今天针对16至18岁这个年龄段高发频发的案件给各位老师详细进行讲解。”宋静芳讲得有条有理,老师们听得专心认真。
大学生小严(化名)通过电话联系上一名“中介”,对方称“帮忙收钱转账就能赚钱”。按照对方要求,小严将银行卡、身份证等交给对方,当面配合实施转账。对方将小严的名字和卡号发到了一个QQ群里,很快就有钱陆续到账,小严再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到对方指定的账户里,共计18万余元。虽明知是违法犯罪活动,但为了挣钱,小严依然选择配合对方。事后,小严将得到的9000余元报酬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这就是典型的‘跑分’。所谓‘跑分’兼职,实为帮助违法犯罪团伙进行洗钱活动,参与者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需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一口气,两个小时的宣讲,宋静芳一个案例接着一个案例。
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到未成年人涉案的罪名分析,宋静芳结合多个典型案例,对检察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校园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就电信诈骗预防、校园暴力防控、学生早恋问题疏导进行了专业的讲解,同时带领老师系统学习强制报告制度的内容及需要报告的情形,并就学校如何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效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学校领导表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案例详实,让全校老师对各类校园犯罪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为学校更好守护孩子们的安全、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今后,晋源区检察院将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受众群体,进一步提升老师在法治宣传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让老师成为法律的践行者和传播人,凝聚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合力,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前沿防线。
本报记者李青